拉薩打造“綠色圍城”北山封山育林超10000畝
北山造林綠化成效。
拉薩“綠色圍城”周邊山體(ti) 造林項目(北山)於(yu) 2018年2月27日進場施工,同年5月15日全麵完工,現處於(yu) 養(yang) 護階段。該項目原生植被共計21個(ge) 品種,栽植苗木31種64959株,大部分均從(cong) 過冬一年以上的本地苗圃出苗,經過精心的科學化管護,目前栽植苗木成活率達90%以上。
以南北西環為(wei) 骨架 打造綠色宜居環境
避開早班高峰期擁擠的城區道路,穿城而過來到拉薩北環,兩(liang) 旁的樹木在雨水洗禮下顯得愈發濃鬱。時至九月,秋意漸濃,很快草木就會(hui) 上演一場換裝秀,北山也將被金色包圍。“第一天來這裏看到荒山砂石地就犯愁了,不知道要用多久才能完成造林綠化任務。沒想到,轉眼就大變樣了。”望著眼前蔥鬱的景象,聖地園林項目部部長呂強忍不住感歎,他是拉薩周邊及山體(ti) 造林(綠色圍城)工程的負責人。
綠色宜居的環境是每一個(ge) 人的向往。為(wei) 此,要大力植樹造林,在增加造林數量的同時提升綠化質量。但在幹燥缺氧的高原,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兒(er) 。近年來,拉薩市不斷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大力實施“環境立市”可持續發展戰略,以拉薩周邊及山體(ti) 造林(綠色圍城)工程為(wei) 重要載體(ti) ,全麵提升國土綠化工作。
“綠色圍城”,顧名思義(yi) 就是用綠色將城市包圍起來。拉薩“綠色圍城”是基本呈沿拉薩河水係及拉薩市南北山山體(ti) 分布的。以拉薩市南環、北環、西環為(wei) 骨架,東(dong) 至達孜縣章多鄉(xiang) ,西南至曲水縣曲水鎮(嘎拉隧道),西北至堆龍德慶區古榮鄉(xiang) 。涉及城關(guan) 區娘熱鄉(xiang) 、奪底鄉(xiang) 、納金鄉(xiang) 、蔡公堂鄉(xiang) 、公德林街道,柳梧新區柳梧鄉(xiang) ,達孜縣邦堆鄉(xiang) 、德慶鎮、塔傑鄉(xiang) 、章多鄉(xiang) ,曲水縣才納鄉(xiang) 、南木鄉(xiang) 、曲水鎮、聶當鄉(xiang) 以及堆龍德慶區的乃瓊鎮、古榮鄉(xiang) 、羊達鄉(xiang) 和東(dong) 嘎鎮,共計5個(ge) 縣(區)18個(ge) 鄉(xiang) 鎮(街道)。
栽植苗木64959株 全部由人工背運上山
“現在我們(men) 所處的位置屬於(yu) 北山造林項目段,屬於(yu) ‘綠色圍城’建設工程的一部分。”呂強介紹,“位於(yu) 拉薩北山,涉及拉魯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部分濕地及北環路以北周邊的區域。建設內(nei) 容主要為(wei) 人工造林(見縫插綠)和封山育林,配套工程包括水利實施設備、管護工程、改土工程、防災工程等內(nei) 容,其中人工造林(見縫插綠)650.85畝(mu) ,封山育林11364畝(mu) 。”
自2018年開始施工,經過兩(liang) 年多的時間,這裏已經栽植了原生植被共計21個(ge) 品種,栽植苗木31種64959株。“目前栽植苗木成活率達90%以上,這都離不開後期精細化的管護。”拉薩市林業(ye) 和草原局相關(guan) 負責人介紹,“畢竟在這山上種活一棵樹太不容易了。現在我們(men) 看到的這些樹,當時都是工人背上山去的。”
米久是北山造林後期管護隊隊,長.記得剛來時,這裏光禿禿的一片。為(wei) 了種活一棵樹,他跟著專(zhuan) 業(ye) 的技術員學習(xi) 。後來就指導別人怎麽(me) 種,坑挖多深、水澆多少等等,都有講究。如今,俯瞰這片山體(ti) ,被青翠樹木點綴著,一棵棵樹苗正以匍匐姿態繼續往上蔓延。
生態景觀廊道 平添幾分浪漫
按照邊設計、邊施工的原則,北山造林要在保護原生植被的前提下“見縫挖抗、見縫插綠”,以常青常綠樹種為(wei) 主,做到“種一片、綠一片、活一片”,分為(wei) 山體(ti) 造林和平台造林。
這裏栽植的有樟子鬆、圓柏、白皮鬆、鐵杆海棠、丁香等品種。“山體(ti) 造林共栽植18個(ge) 品種55024株,平台造林共栽植24個(ge) 品種9935株。”呂強介紹,“大部分都是過冬一年以上的本地苗圃出苗。”
采訪中,記者發現有幾處特別適合悠閑放鬆的地方。路兩(liang) 旁格桑花開得正豔,漫步其間,平添幾分浪漫。呂強介紹:“這些是‘綠色圍城’中的生態景觀廊道,基本沿南北環線布局,根據南北環線走向所涉及的地貌類型,將生態景觀廊道的景觀規劃分為(wei) 四個(ge) 類型,分別為(wei) 濕地段、濱河段、城市段、城市外緣段,通過不同的植物配置,增加生態景觀廊道與(yu) 周邊環境的景觀和環境協調性。”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改善城市水環境 提升群眾幸福感
中幹渠水係生態治理工程總長約14.4公裏,藏熱路—魯定北路段為7.29公裏,魯定北路—金珠西路段為7.11公裏。[詳細] -
13800株巨柏苗木回歸野外長勢良好
記者從自治區林業和草原局了解到,一年時間過去,巨柏苗木長勢良好。為有效增加巨柏野外種群數量,2019年我區回歸的巨柏有7年生、5年生和3年生等不同苗齡,共計13800株。[詳細] -
堅持生態保護第一,把青藏高原打造成為全國乃至國際生態文明高地
8月28日至29日,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談會在北京召開,這是我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喜事。[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