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亞東縣古汝村:雪山下的幸福農家
卓木拉日雪山遠眺。記者陳曦 攝
從(cong) 亞(ya) 東(dong) 縣城出發,汽車沿204省道疾行。進入該縣堆納鄉(xiang) 境內(nei) ,左側(ce) 大片的草地,已顯出初秋的淺黃,而右側(ce) 連綿的卓木拉日雪山,正雲(yun) 纏霧繞,在高原的陽光下,顯得神秘而壯麗(li) 。
古汝村,一個(ge) 雪山下的美麗(li) 村莊就位於(yu) 這裏。
“我們(men) 這裏隨時都可以看到雪山。早上一推開窗,坐在床上都可以看到雪山。”看到記者麵對遠處雪山的讚不絕口,村民白瑪頓珠卻一臉的不以為(wei) 然。
古汝村屬於(yu) 亞(ya) 東(dong) 縣堆納鄉(xiang) ,204省道穿境而過,平均海拔4600米,與(yu) 不丹接壤。全村共有人口428人,2019年人均純收入超過1.5萬(wan) 元。
在村裏行走,除了遠處耀眼的雪山,就是藍天白雲(yun) 下幹淨筆直的水泥村道和一棟棟兩(liang) 層高的藏式小樓。
古汝村民居外景。記者陳曦 攝
在白瑪頓珠的熱情邀請下,記者來到他家。屋內(nei) 客廳擺放著精美的實木藏式家具,吊頂也很考究,在燈光下十分豔麗(li) 。家裏電視、冰箱、洗衣機等家電一應俱全。
白瑪頓珠今年剛剛30歲,但已經是村勞務輸出協會(hui) 的理事長。他自己經營有挖掘機、裝載機、貨車,年收入約50萬(wan) 元。他雇有7人,每年3-10月,這些人每月收入可達萬(wan) 元。
“以前沒讀什麽(me) 書(shu) ,隨著生意的不斷發展,明顯發現知識不夠用了。”白瑪頓珠略帶羞澀地告訴記者,隻要一有空閑時間,他就會(hui) 出去學本領。除了學各種施工技術,更重要的是學習(xi) 普通話。與(yu) 外麵的世界接觸越來越多,他覺得學好普通話已迫在眉睫。“拉薩有專(zhuan) 門的學校,一個(ge) 月學費4000元,我有時間就會(hui) 去學。”
“在白瑪頓珠的帶動下,像他這樣的年輕人越來越多了,大家都想發家致富了。”村主任拉巴次旺告訴記者,村民除了每年每人6000元的邊境補貼,大都入股了村裏的崗巴羊養(yang) 殖農(nong) 牧民專(zhuan) 業(ye) 合作社,每年每戶也有六七千元的收入。有的自己養(yang) 殖崗巴羊,收入也很可觀。另外,外出打工或就近務工,也是各家重要的收入來源之一。
村民端出糖果熱情地招待客人。記者陳曦 攝
據了解,全村家家戶戶已通水通電,有村醫、村醫療衛生室、幼兒(er) 園。可以通過衛星接收器收聽廣播、觀看電視,移動通訊也已全覆蓋。
“就拿這住房來說,全部由政府統一設計修建。最小的180平米,最大的240平米。如果180平米的戶型,每戶隻出8萬(wan) 元就可以了。”拉巴次旺扭頭反問記者,“你說劃算不劃算?”
在往拉巴次旺家裏走的路上,一個(ge) 小男孩突然從(cong) 屋內(nei) 大笑著衝(chong) 出來,再朝外跑出去。拉巴次旺笑著朝小孩大聲說了句什麽(me) ,然後告訴記者:“這是我外孫,叫白瑪恭熱,調皮的很。”
幸福、祥和寫(xie) 在他的臉上,也寫(xie) 在這邊境小村莊的每一個(ge) 角落。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特寫:魚嫩羊肥讓亞東群眾生活“鮮”味十足
卓木拉日雪山腳下,西藏日喀則亞東縣堆納鄉古汝村崗巴羊生態養殖合作社裏,曾經的建檔立卡群眾羅布看著長得肥肥的羊,臉上抑不住的笑意盈盈。[詳細] -
西藏自治區林業和草原高端戰略智庫成立
為推進美麗西藏建設,建立定位明晰、布局合理的林業和草原專業型智庫,築牢國家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實現林草科技和產業健康發展,近日,自治區林業和草原高端戰略智庫成立。[詳細] -
西藏亞東縣發展特色養殖不忘守牢生態底本
攜著高原的陽光,唱著歡快的曲調,瑪曲河從遠處的雪山奔騰而來。[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