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生態

青海“十三五”發展成就巡禮 藍天碧水淨土 繪出大美青海靚麗底色

宋明慧 發布時間:2020-10-12 09:41:00來源: 青海新聞網

  如今,伴隨著“天空藍、河湖清、山川秀”成為(wei) 大美青海最響亮的“標簽”組合時,這些蘊藏在生態幸福的美景正吸引著一批又一批遊客紛紛踏足青海,呼吸著沁人心脾的潔淨空氣,去領略草原山川的秀美,感受大江大河的洶湧澎湃。

  自青海省和全國同步吹響汙染防治攻堅戰“號角”時,青海始終堅持以習(xi) 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wei) 指引,深入貫徹落實“四個(ge) 紮紮實實”重大要求,實施“一優(you) 兩(liang) 高”戰略部署,以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八場標誌性戰役為(wei) 抓手,聚焦水、大氣、土壤等重點領域協同推進綜合治理,全省環境質量持續改善,國家生態安全屏障愈加堅固。


青海,美在那沁人心脾的“青海藍”

  前幾日,一條《西寧, 100%》的消息“徑走”大家的微信朋友圈: 8月,西寧市共收獲31個(ge) 優(you) 良天氣,空氣質量優(you) 良率達100%,在西北五省區省會(hui) 城市中位居第一,這份成績單是“青海藍”的生態底氣,也是青海省堅決(jue) 打贏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的生動實踐。

  梳理青海省全力打好藍天“保衛戰”的成績單, 2019年,全省8個(ge) 市州空氣質量優(you) 良天數比例達到95%,主要城市西寧市和海東(dong) 市優(you) 良天數比例平均達89%;今年1至8月,全省8個(ge) 市州空氣質量優(you) 良天數比例達到97%,主要城市西寧市和海東(dong) 市優(you) 良天數比例平均達94%。

  近年來,青海省認真落實國務院《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和青海省實施方案,多措並舉(ju) 持續推進大氣汙染綜合整治。沿著時間脈絡, 2017年將大氣汙染防治工作由西寧、海東(dong) 兩(liang) 市拓展到全省8個(ge) 市州。

  2018年《青海省大氣汙染防治條例》通過省人大常委會(hui) 審議頒布,並於(yu) 2019年2月1日起實施,為(wei) 推動全省大氣汙染防治工作開展提供了法律保障。且還製定印發《青海省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實施方案(2018—2020)》,全麵落實“抑塵、減煤、控車、治企、增綠”措施,強力推進大氣汙染綜合治理。

  2019年,青海省健全完善重點城鎮環境空氣質量狀況月通報、預警等製度,以兩(liang) 市六州政府所在地城鎮為(wei) 重點,狠抓顆粒物和氮氧化物控製。並進一步強化重點區域城市揚塵防控,西寧市建成運行微型空氣自動站84台/套、智慧化建築工地監測監管係統100台/套,有效推進“6個(ge) 100%”控塵措施落實。

  與(yu) 此同時,青海省嚴(yan) 格落實黃標車限行和高汙染燃料禁燃區製度,采取嚴(yan) 格禁燃區管理、專(zhuan) 項資金補助淘汰等方式,狠抓移動源管控,加快推進煤煙型汙染治理。2017年全省淘汰黃標車4500輛、燃煤小鍋爐983蒸噸,分別完成年度任務的136%和172%; 2018年,全省積極淘汰老舊車2616輛,淘汰燃煤小鍋爐789蒸噸,完成年度任務的109%;再到2019年,西寧市冒黑煙車輛電子抓拍係統建成投運,且全省淘汰老舊車2162輛,累計更新新能源與(yu) 清潔能源公交車3788輛。

  這一組數據,傾(qing) 注著全省上下致力於(yu) 堅決(jue) 打贏藍天“保衛戰”的信心和決(jue) 心。不僅(jin) 如此,青海省還深化工業(ye) 大氣汙染源全麵達標排放監管,僅(jin) 2019年就分類推進687家“散亂(luan) 汙”企業(ye) 綜合整治和27家鐵合金企業(ye) 無組織排放深度治理,提前一年完成“十三五”燃煤火電機組超低排放改造任務。

  青海,美在那滔滔東(dong) 流的“河湖清”

  湟水河從(cong) 曾經青海人印象中的“黃水河”到如今水清岸綠景美的一處城市景觀,已先後累計投資超80億(yi) 元,經過實施汙水廠提標改造、截流納管和排汙口整治、中水回用及人工濕地建設、重點支流生態保護修複等一係列治理後,湟水出省斷麵水質穩定達到Ⅳ類, “還青海人民一條清澈母親(qin) 河”的莊嚴(yan) 承諾已基本實現。

  近年來,青海省係統推進水生態保護、水資源管理和水汙染防治,不斷強化城鄉(xiang) 人口聚居區的水汙染控製,加強麵源汙染治理,在三江源地區、青海湖流域、祁連山區、黃河幹流和湟水流域,實施了重點流域幹支流環境綜合整治和生態修複、良好湖庫生態保護、工業(ye) 園區工業(ye) 廢水集中處置、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規模化建設等工程,圓滿完成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ti) 和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環境問題整治。

  目前已經編製完成青海省黃河流域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方案和行動計劃,完成《氣候變化對黃河青海流域的影響》等6個(ge) 專(zhuan) 題研究報告,為(wei) 推動建立上下遊成本共擔、效益共享、合作共治的黃河流域保護長效機製奠定了基礎。祁連山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複試點項目有序推進,青海湖水環境綜合治理全麵展開,全省鹹水湖、鹽湖水體(ti) 監測能力建設不斷強化。

  堅持“好水差水”一起抓,青海省還實施了黃河幹流拉加段、澤庫段、貴德段等重點支流以及青海湖流域黑馬河支流、柴達木內(nei) 陸河流域水生態保護和修複工程,並實施了湟水流域南川河、沙塘川、白沈溝等重點支流水汙染防治項目,並利用長江經濟帶生態修複獎勵資金重點支持玉樹藏族自治州、果洛藏族自治州、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長江源區水生態保護和水源涵養(yang) 功能提升等項目實施。

  在此基礎上, 2019年,青海省列入國家調度的61個(ge) 縣級地表水型水源地環境問題全部整治,全麵完成禁養(yang) 區內(nei) 326家畜禽養(yang) 殖場關(guan) 停拆轉工作,並印發《青海省城市黑臭水體(ti) 治理攻堅戰實施方案》,全省13個(ge) 省級以上工業(ye) 集聚區中11個(ge) 已完成汙水集中處理設施建設,建成37個(ge) 地表水水質自動監測站,實現重點流域、重點湖庫自動連續監測。

  一項項工作紮實推進,一組組數據堅實有力。2019年青海省列入國家考核的19個(ge) 斷麵水質優(you) 良比例達94.7%,高於(yu) 國家考核目標5.2個(ge) 百分點;長江、黃河、瀾滄江及境內(nei) 西北內(nei) 陸諸河水質優(you) 良率均為(wei) 100%;青海湖等重點湖庫水質保持優(you) 良;縣級及以上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全部達到Ⅲ類以上,地下水水質總體(ti) 保持穩定。2020年1至6月監測數據顯示, 19個(ge) 考核斷麵水質總體(ti) 保持穩中向好趨勢。

  青海,美在那綠意盎然的“山川秀”

  現今青海大地上,綠水掩映著青山、青山環抱著綠水,當我們(men) 行走其間,一定會(hui) 為(wei) 青海綠水青山的“顏值”而喜悅,也會(hui) 為(wei) 綠水青山的“價(jia) 值”而振奮。

  為(wei) 讓“山川秀”成為(wei) 青海的“有聲代言”,近年來青海省圍繞打好淨土保衛戰,采取一係列有力措施持續強化土壤環境安全防控。穩步推進土壤汙染狀況詳查,農(nong) 用地詳查成果通過國家技術評審,並印發公布《青海省建設用地土壤汙染風險管控和修複名錄》,完成605家重點行業(ye) 企業(ye) 用地現場信息采集和初步成果集成。

  同時,青海省全力推動土壤汙染治理與(yu) 修複重點項目實施,西寧市七一路延長段鉻汙染場地修複治理工程通過驗收,原湟中鑫飛化工廠和西寧小峽民小公路鉻汙染場地風險管控項目完成,蘭(lan) 青鐵路小峽隧道病害整治、付家寨區域鉻汙染地下水風險管控等項目實施,西寧市啟動“無廢城市”建設試點,實施方案通過國家技術評審。

  在此基礎上,青海省還統籌布局危險廢物綜合利用及社會(hui) 源危險廢物集中收集設施建設,每年可處理能力達到153萬(wan) 噸,基本滿足全省需要,且有效推進全省固體(ti) 廢物信息化監管,與(yu) 國家對接,初步實現省際間危險廢物電子轉移聯單,完成了持久性有機汙染物調查及數據核定上報,電解鋁及石油開采行業(ye) 危險廢物綜合利用能力進一步增強。

  除此以外,青海省還以改善農(nong) 牧區人居環境為(wei) 抓手,全力打好鄉(xiang) 村人居環境整治攻堅戰。截至目前,青海省已落實中央和省級專(zhuan) 項資金,今年又安排500個(ge) 村莊實施環境綜合整治項目,累計整治村莊和遊牧民定居點達4015個(ge) ,全省7個(ge) 市州實現全覆蓋,並持續推進小型生活垃圾高溫熱解處理技術試點, 11個(ge) 試點項目陸續建成投入試運營。

  站在新的曆史發展起點,審視綠色發展之路,青海正是憑借著生態價(jia) 值、生態責任、生態潛力揚帆,正是“天空藍、河湖清、山川秀”,讓青海的綠水青山出顏值、金山銀山有價(jia) 值。

(責編: 賈春玲)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