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生態

祁連山國家公園建設——黑河峽穀第一村

鄭思哲 發布時間:2020-10-20 10:25:00來源: 青海新聞網

  新學期一開學,海北藏族自治州祁連縣紮麻什鄉(xiang) 郭米村幼兒(er) 園迎來了意義(yi) 非凡的“開學第一課”。

  “孩子們(men) ,這個(ge) 是什麽(me) 動物呀。”

  “這隻是雪豹!”

  “那這個(ge) 呢?”

  “是一隻旱獺!”

  ……

  在孩子們(men) 好奇的目光和稚嫩的回答聲中,郭米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韓琳耐心地為(wei) 孩子們(men) 講解著祁連山的花草樹木,飛禽走獸(shou) 。“給孩子們(men) 講解這些,主要是讓孩子們(men) 從(cong) 小認識生態環保的重要性,讓他們(men) 明白,這些動植物和我們(men) 擁有一個(ge) 共同的家園,我們(men) 要一起守護它,愛護它。”

  自從(cong) 2018年村裏開展“村兩(liang) 委+”工作模式以來,這樣的“開學第一課”,韓琳已經連續講了兩(liang) 年。“讓孩子們(men) 從(cong) 小就樹立生態環保意識,我們(men) 的生態環保事業(ye) 才能後繼有人,我們(men) 的生態環境才能越來越好。”韓琳說,孩子是未來發展的基石,隻有他們(men) 始終保持生態環保理念,才能讓村裏的生態產(chan) 業(ye) 發展越走越遠。

  但是起初,韓琳並沒有這麽(me) 長遠的想法。“剛開始的時候對於(yu) 國家公園沒什麽(me) 概念,更別提給村民們(men) 宣傳(chuan) 生態環保理念了。”韓琳說,對於(yu) 為(wei) 什麽(me) 要保護草場,為(wei) 什麽(me) 要減畜等諸如此類關(guan) 乎村民切身利益的事情,都不知道該從(cong) 何說起。“說不明白,村民們(men) 也就不懂,他們(men) 對這方麵的認識就很淺薄。”

  後來,通過相關(guan) 的培訓、學習(xi) ,加上自己的鑽研,韓琳逐漸認識到了國家公園建設的重要性。“說通俗點,就是給你們(men) 的兒(er) 子、孫子、重孫輩們(men) 多留下點家當。”自己明白了,自然也就知道該怎麽(me) 用最淺顯易懂的話語讓村民們(men) 明白建設國家公園的重要意義(yi) ,明白生態環保給郭米村發展帶來的機遇,明白可持續發展的資源和區位優(you) 勢。

  黑河從(cong) 郭米村穿流而過,不僅(jin) 澆灌著村裏的耕地,更撫育著黑河峽穀深處的草場、牛羊。由於(yu) 郭米村坐落在黑河峽穀的入口處,因此,郭米村一直享有著“黑河峽穀第一村”的美譽。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片區的其中一處界樁,就在郭米村“駐守”的黑河峽穀口不遠處。獨特的地理位置,讓郭米村成為(wei) 了名副其實的“祁連山國家公園黑河峽穀第一村”。

  村委會(hui) 背後半山腰上建起了兩(liang) 棟嶄新的民宿和登山棧道,韓琳說:“現在郭米村主打生態文化體(ti) 驗,隨著今後祁連山國家公園建設的不斷推進,我們(men) 將進一步將村子打造成國家公園門戶村落。”

  其實,郭米村已經有人嚐到了生態旅遊帶來的甜頭。作為(wei) 村裏頭一個(ge) 吃上“生態飯”的人,2015年,57歲的索南本在村“兩(liang) 委”的支持下開了一間草原驛站,加上自己燒的一手好藏餐,沒多久索南本的草原驛站就逐漸火了起來。“最多的時候一天要接待20多人,旅遊季更是每日爆滿。”索南本說,一年下來,光靠著經營驛站,他家裏的收入就有10多萬(wan) 元。

  而隨著村裏約6666公頃草場近乎全數被劃入祁連山國家公園,村“兩(liang) 委”不斷強化生態環保宣傳(chuan) ,村民們(men) 的生態環保意識不斷提高,加上草場退化、減畜等擺在眼前的現實,讓村民們(men) 逐漸意識到純放牧的生產(chan) 經營方式無法支撐起村子日後的發展,依托祁連山國家公園建設發展生態旅遊才是出路。

  將村子今後的發展融入到國家公園的建設當中。在這樣的理念引領下,郭米村4戶人家開起了民宿,21人加入到了生態管護員的隊伍中,發展生態經濟已經逐漸成為(wei) 了郭米村村民的共識。

  “國家公園建成之後,我們(men) 還要在村裏設立生態課堂,建立一座則柔演藝館……”韓琳指著今年剛剛蓋好的民宿旁的空地,規劃著村子未來發展的藍圖。

(責編: 常薇薇)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