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期間 青海生態環境質量改善成效最大
“‘十三五’期間,是青海生態環境質量改善成效最大、生態環境保護事業(ye) 發展最好的五年,也是全省人民群眾(zhong) 生態環境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不斷增強的五年。”記者從(cong) 11月6日上午省政府新聞辦舉(ju) 行的新聞發布會(hui) 上獲悉,“十三五”期間,青海圍繞“藍天、碧水、淨土”目標任務,以打贏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為(wei) 抓手,強力推動實施《青海省“十三五”環境保護規劃》確定的6方麵23項重點任務基本完成,11項約束性指標全部提前完成。
經過近五年努力,青海汙染防治階段性目標順利實現,生態環境質量總體(ti) 改善。截至2019年年底,全省地表水國考斷麵環境質量達到或好於(yu) Ⅲ類的比例達到94.7%,全麵消除劣Ⅴ類水體(ti) ,提前一年完成規劃目標。長江、瀾滄江出境水質穩定在Ⅰ類,黃河幹流水質穩定在Ⅱ類,湟水河出境斷麵Ⅳ類水質達標率提升16.7個(ge) 百分點,其中Ⅲ類水質比例高於(yu) 50%的規劃目標;全省縣級及以上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總體(ti) 保持優(you) 良穩定;全省空氣質量優(you) 良天數比例達96.1%,較“十二五”末高1.7個(ge) 百分點,西寧市、海東(dong) 市優(you) 良天數平均比例達95%,位居西北五省區首位;全省四項主要汙染物提前兩(liang) 年完成“十三五”減排目標任務。
“十三五”期間,青海緊緊圍繞規劃目標任務,狠抓各項工作落實,全省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生態係統服務功能穩定向好,民生突出環境問題得到有效治理,主要汙染物排放總量與(yu) 汙染物排放強度明顯下降,法規標準體(ti) 係建設持續推進,重點領域環境預警和風險防控能力不斷提升,為(wei) 全麵建成小康社會(hui) 奠定了堅實基礎。
今後,青海將在做好“十三五”收官工作中總結經驗做法,主動適應新形勢新目標和新要求,科學編製“十四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為(wei) 把青藏高原打造成全國乃至國際生態文明高地發揮應有作用,為(wei) 建設現代化青海開好局起好步,為(wei) 建設美麗(li) 中國譜寫(xie) 青海新篇章。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西藏拉薩:沙海育出新綠洲
除了對種植的植被進行日常管護外,工作人員還要注意防範高原鼢鼠啃食植物根莖,防範周邊的牛羊牲畜啃食植株。[詳細] -
“好政策讓日子越過越美”
甲崗村位於阿裏地區日土縣南部,距離縣城79公裏,從村莊往西80公裏可達邊貿點獨木契列,是典型的邊境村莊。[詳細] -
《拉薩市城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辦法》將於11月20日起施行
《辦法》明確,生活垃圾分類管理責任人未按照規定設置生活垃圾分類收集容器、垃圾分類收集點的,由城市管理和綜合執法主管部門責令限期設置,逾期未設置的,處10000元以上30000元以下罰款。[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