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生態

綠色,是我們最寶貴的資源

發布時間:2020-12-11 15:19:00來源: 青海日報


楊生昌和白崖溝村的管護員。

  12月8日,早晨8時,給牛喂了草,59歲的楊生昌套上熒光黃的馬甲,騎上摩托車進山。山上的雪還沒化,路不好走,楊生昌隻能將車停在一邊,徒步進山。一個(ge) 小時後,到達了目的地——黃草坡。

  楊生昌是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片區門源區域麻蓮管護站的一名生態管護員,他所要管護的麵積有34.13公頃。冬天要防火,所以管護的任務更重一點,巡護的時間也更長一點。

  瘦高的楊生昌弓著背,將手放進褲兜裏,迎著寒風,一步一個(ge) 腳印向山上走去。他要巡護昨天沒巡護完的地方。山上積了一層厚厚的雪,這片地方的樹、草、動物,沒有一樣是楊生昌不熟悉的。4年來,每個(ge) 月至少有22天,他都在這片名叫黃草坡的地方度過。

  家住門源回族自治縣麻蓮鄉(xiang) 白崖溝村的楊生昌,老伴因肺心病常年臥病在床,兒(er) 子也因病幹不了重活,每逢老伴住一次院,家裏的日子過得就更加艱難。2015年,楊生昌家被評為(wei) 建檔立卡貧困戶,2016年他被納入生態管護員,一年有15000元的工資,有了這筆收入,楊生昌覺得,以後的生活有了盼頭。

  轉眼到了2018年,這一年,祁連山國家公園管理局成立,楊生昌成為(wei) 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片區門源區域80名扶貧生態管護員中的一員,每個(ge) 月的工資漲到了1600元,一年有19200元的收入。

  白崖溝村第一書(shu) 記馬成虎和扶貧工作隊,趕著88頭牛進了村,作為(wei) 資產(chan) 性收入,楊生昌分得了4頭。等4頭牛拴在了自家畜棚,人逢喜事精神爽的楊生昌決(jue) 定,重建自家的住房。

  雖說不是土坯房,但天花板上糊了一層報紙,加上年久失修,顯得破落不堪。通過鄉(xiang) 上鑒定,楊家的房子可享受“危房改造”項目,國家補貼5.5萬(wan) 元,建房子時自家人當小工,自籌部分沒花多少錢。

  幾天前,他賣出去了幾頭牛。閑不住的楊生昌,又貸了5萬(wan) 元“530”小額貸款,加上賣牛的幾萬(wan) 元,又從(cong) 別的村買(mai) 回來40多隻羊來養(yang) 。

  從(cong) 貧困戶到小有資產(chan) ,楊生昌直言,他家是靠著黨(dang) 的好政策,才有今天的好日子。

  今年是楊生昌當管護員的最後一年,來年他年滿60歲,就不能繼續任職了。“守著守著都守出感情來了。”說起管護工作,楊生昌很不舍。巡護的時候,他最喜歡去的地方是瓜拉煤礦附近:“那裏通過廢棄礦山治理,種上了雲(yun) 杉,看著裸露的地表,披上了綠裝,感覺心情都好了很多。”

  這4年來,楊生昌也參加了管護站的一些培訓,小到森林救火、滅火方法,大到生態文明建設理念的學習(xi) ,加上自己風雨無阻的管護,更加懂得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道理,享受過生態的好,才更知道保護生態的重要。

  “綠色,是我們(men) 青海人最寶貴的資源。”楊生昌總結道,為(wei) 了這一資源,人人都應該成為(wei) “生態管護員”。

(責編: 常薇薇)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拉魯濕地成大批候鳥的棲息樂園

    冬季來臨,氣溫下降,來自各地的越冬候鳥已經陸續抵達拉魯濕地公園。12月9日清晨,在拉魯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工作人員將鳥食均勻地灑在濕地的灘塗中間,供前來越冬的候鳥食用。[詳細]
  • 三江源核心區多次拍攝到黃喉貂活動畫麵

    三江源核心區多次拍攝到黃喉貂活動畫麵
    記者從青海省果洛州班瑪縣官方獲悉,班瑪縣瑪可河林業局職工劉平在地處三江源區域東段的瑪可河林區內拍攝到兩隻黃喉貂活動畫麵,畫麵珍貴。[詳細]
  • 鹽堿地“吸塵器”能成為生態治理的爆款嗎

    在中國,約有1億公頃鹽堿化土地,而這個數字在全球約為10億。鹽堿化與幹旱如影隨形,無論源自自然還是人為影響,土地鹽堿化都是生態環境的大問題。[詳細]
  • 生態環保優先 全民共同參與

    青海地處青藏高原腹地,是長江、黃河、瀾滄江、黑河等大江大河的發源地,是全球氣候變化反應最為敏感的區域之一,是我國生物多樣性保護優先區之一,生態地位重要而特殊。[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