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生態

中國寶“藏”|西藏持續推進生態安全屏障建設 保護藍天白雲

發布時間:2021-01-15 15:14:00來源: 新華社

  雪山在太陽的照射下,“日照金山”;碧湖如鏡,映照著雪山巍巍倒影;藍天白雲(yun) 間,黑頸鶴翩翩起舞;廣闊的草原上,藏羚羊、藏野驢自由飛奔……這些在西藏隨處可見的壯美自然景象,得益於(yu) 政府多年來的保育努力。目前,西藏禁止和限製開發區域占全區國土麵積的八成。


海報拍攝:普布紮西、詹彥、張汝鋒 海報製作:張宸、旦增努布

  來自西藏自治區的統計數據顯示,西藏2020年累計投入121.5億(yi) 元推進生態安全屏障保護與(yu) 建設,保護好冰天雪地、綠水青山。

  作為(wei) 青藏高原的主體(ti) ,西藏自治區是中國以及南亞(ya) 、東(dong) 南亞(ya) 地區的“江河源”,亞(ya) 洲乃至北半球氣候變化的“感應器”,珍稀野生動物的天然棲息地和高原物種基因庫,對全球氣候具有重要影響。


落日餘(yu) 暉灑在珠峰峰頂(5月4日攝)。新華社記者 孫非 攝

  “西藏是生態環境脆弱敏感的地區,一旦破壞,修複難度較大。”中國科學院院士、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研究員姚檀棟說,保護好青藏高原生態就是對中華民族生存和發展的最大貢獻。

  2000年4月設立的羌塘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高原荒漠生態係統的代表地區,這裏不僅(jin) 有星羅棋布的湖泊、空曠無邊的草場以及皚皚的雪山和冰川,還有眾(zhong) 多瀕危野生動植物。


黑頸鶴在拉薩市林周縣黑頸鶴自然保護區上空飛翔(2019年1月1日攝)。新華社記者 張汝鋒 攝

  “這幾年保護區有了設備齊全的管護站,下一步將加大保護執法力度,強化野生動物疫源疫病監測防控。”在西藏羌塘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守護藏羚羊的紮西索朗說,為(wei) 了這個(ge) 雪域野生動物的“樂(le) 園”,他願意堅守下去。

  “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已成為(wei) 西藏廣大幹部群眾(zhong) 的共識。


這是2019年5月24日拍攝的羊卓雍錯美景。新華社記者 普布紮西 攝

  “我們(men) 把生態文明建設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建立生態環境損害責任終身追究製,當前,禁止和限製開發區域麵積占全區國土麵積80%,為(wei) 西藏生態環境保駕護航。”西藏自治區生態環境廳廳長羅傑介紹,20世紀90年代以來,西藏先後頒布實施了60多部地方性法規,為(wei) 高原生態保護提供法治保障。

  這是在羌塘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拍攝的一群奔跑的藏野驢(2019年12月23日無人機拍攝)。新華社記者 孫非 攝

  數據顯示,西藏全區45%的區域被列入生態保護紅線範圍,建立了47個(ge) 各類自然保護區,總麵積41.22萬(wan) 平方公裏,其中包括11個(ge) 國家級自然保護區。《2019年西藏自治區生態環境狀況公報》顯示,2019年西藏生物多樣性和生態係統總體(ti) 穩定,仍是世界上生態環境質量最好的地區之一。


在西藏昌都市貢覺縣拉妥鄉(xiang) 拍攝的拉妥濕地(9月28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詹彥 攝

  在即將到來的“十四五”時期,西藏繼續實施“兩(liang) 江四河”(雅魯藏布江、怒江、拉薩河、年楚河、雅礱河、獅泉河)流域造林綠化、防沙治沙等重點工程,推進羌塘、珠峰等國家公園建設,完成自然保護地優(you) 化整合。

  生態環境部部長黃潤秋日前在西藏林芝說,川藏鐵路在規劃設計時主動避讓環境敏感區,選擇對生態環境影響最小的工程方案,優(you) 先采取最嚴(yan) 格的生態環境保護措施,保障生態環保投資,在施工過程中優(you) 先選用生態環保的施工方法和工藝。

(責編: 常薇薇)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