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生態

讓綠意永駐黃沙頭

發布時間:2021-01-19 15:41:00來源: 青海新聞網

  黃沙頭位於(yu) 海南藏族自治州貴南縣森多鄉(xiang) 完秀村,如果在夏日裏登上高21米的觀景台向遠處眺望,滿眼是蓊蓊鬱鬱、蒼翠欲滴的植物,楊樹、烏(wu) 柳、檸條、披堿草等植物已經牢牢抓住了沙丘。墨綠、新綠、碧綠、嫩綠匯聚成一條綠色的生命之河,隨風律動的枝條、葉子猶如簇簇浪花,起伏著、奔湧著向沙漠腹地汩汩流淌。這裏的綠意令人欣喜,也令人感動……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這裏卻是另外一番景象:由於(yu) 自然原因和人為(wei) 因素的影響,沙漠麵積擴大到了94666.66公頃,平均每年都有16天左右的沙塵暴天氣,讓附近生活的農(nong) 牧民群眾(zhong) 吃盡了苦頭,沙漠不斷吞噬草場、公路,威脅著周邊農(nong) 牧民群眾(zhong) 的生產(chan) 、生活和生存。

  讓綠意永駐黃沙頭,源於(yu) 理念的轉變。生態就是財富,環境就是民生。貴南縣以“生態立縣”為(wei) 發展戰略,從(cong) 1996年開始,累計投資超過14.5億(yi) 元,治理沙漠化麵積達到119333公頃,其中26666餘(yu) 公頃沙漠麵積得到有效治理,全縣森林覆蓋率由1996年前的2.6%提高到14.94%。如今的黃沙頭已然被綠意包裹,令人沉醉。

  讓綠意永駐黃沙頭,得益於(yu) 貴南縣加大科技創新力度,不斷創新造林模式,開展了科學有效的防沙治沙措施,提高了樹苗的成活率。從(cong) 1996年單一的楊柳插扡到2007年實行喬(qiao) 灌草相結合,再到2017年加入工程固沙措施,而現如今又增加了雨季直播和容器育苗等新手段。一批批造林新手段的投入運用,提升了防沙治沙的整體(ti) 水平,也讓樹木孕育出更多對抗沙漠的力量。

  讓綠意永駐黃沙頭,需要解決(jue) 好生態美與(yu) 百姓富的關(guan) 係,實現人與(yu) 自然的和諧共生。

  在貴南,因為(wei) 要保護當地生態,不讓風沙繼續肆虐,封山禁牧是常態化手段。因此在貴南鄉(xiang) 村,合作社代替了原先農(nong) 戶單打獨鬥的局麵,通過集中統一高效飼養(yang) 、經營,牛羊出欄率商品率高,村民能得到更多分紅;合作社按照冬春草場、夏秋草場進行劃區輪牧,使得草場得以休養(yang) 生息,又因牛羊入股,解放了雙手,村民能外出務工,增加一份收入。

(責編: 常薇薇)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