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生態

守護好西藏的生靈草木萬水千山

發布時間:2021-01-25 08:53:00來源: 西藏日報

  碧湖如鏡,映照著雪山巍巍倒影;藍天白雲(yun) 間,黑頸鶴翩翩起舞;廣闊的草原上,藏羚羊、藏野驢自由飛奔……這些隨處可見的壯美自然景象,得益於(yu) 西藏自治區多年來對生態環保工作的重視。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將生態文明建設納入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五位一體(ti) ”總體(ti) 布局,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用生動的比喻強調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的重要性、緊迫性、艱巨性。在西藏,綠色發展理念正在變成人人參與(yu) 的生動實踐。

  著力建設美麗(li) 西藏

  近年來,西藏自治區始終牢固樹立生態保護優(you) 先理念,主動承擔起築牢國家生態安全屏障的重任,全麵加強生態保護工作,實現了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通過退牧還草、生態治理等,讓天更藍、山更綠。如今,一望無際的草地、清澈的河水、美麗(li) 的雪山,西藏高原變得越發美麗(li) 動人。

  走進位於(yu) 山南市紮囊縣阿紮鄉(xiang) 的藏草萬(wan) 畝(mu) 植物種苗繁育基地,各類花卉綻放芬芳、甜美的鮮桃結滿枝頭,榕樹、蒲葵、棕竹等43種熱帶苗木鬱鬱蔥蔥、綠意盎然。

  紮囊縣阿紮鄉(xiang) 黨(dang) 委書(shu) 記旦達介紹,基地建起來之前,這裏就是一片荒地,每年二三月份開始刮大風,能見度很低,嚴(yan) 重的時候還要封路,對群眾(zhong) 的生產(chan) 生活造成了很大影響。基地建成後,整個(ge) 鄉(xiang) 的生態環境有了很大改善。

  曆史上的僜人大多生活在山林中依靠打獵為(wei) 生,“僜人散居在山林裏,靠打獵、采集野果野菜為(wei) 生。”自治區政協委員、僜人新村農(nong) 牧民夏電夏說,這種生活方式不僅(jin) 效率低下,關(guan) 鍵是對生態環境破壞極大。在黨(dang) 和政府的幫助下,僜人遷居到河穀地區,不再以狩獵為(wei) 生,有了房屋和田地。現在,走進察隅縣下察隅鎮的僜人新村,一片片綠油油的稻田、一座座拔地而起的嶄新房屋,談起近幾年家鄉(xiang) 生態環境的變化,夏電夏自豪地說:“如今我們(men) 這裏野生動物多了,放牧現象少了,我感覺,保護生態的付出是值得的。”

  構建嚴(yan) 格製度體(ti) 係

  “自從(cong) 我們(men) 村裏用了高質量的沼氣後,做飯燒水更方便了,廚房衛生大大改善,庭院也幹淨多了,生活變得更加美好了。”自治區人大代表、林芝市巴宜區米瑞鄉(xiang) 色果繞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喬(qiao) 次仁的肺腑之言,真實生動地反映了西藏自治區把生態環境保護與(yu) 農(nong) 村沼氣建設、扶貧開發等結合起來,建立健全生態環境保護與(yu) 建設的長效機製,給農(nong) 牧民群眾(zhong) 帶來的實惠。

  從(cong) 出台黨(dang) 政領導幹部生態環境損害責任追究實施細則,到建立生態文明建設目標評價(jia) 考核辦法;從(cong) 建設生態環境監測網絡,到加強環境監管執法;從(cong) 劃定生態保護紅線,到健全生態保護補償(chang) 機製……截至目前,西藏自治區先後出台60多部地方性法規和政策規章。

  2018年以來,西藏自治區嚴(yan) 格落實《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修訂出台《西藏自治區環境保護條例》,頒布實施《西藏自治區大氣汙染防治條例》,製訂《西藏自治區生態文明建設目標評價(jia) 考核工作方案》《西藏自治區生態環境損害賠償(chang) 製度改革實施方案》,修訂《西藏自治區生態環境保護考核辦法》。西藏在構建係統完整的生態文明製度體(ti) 係上邁出了重要步伐,生態環境保護製度體(ti) 係正逐步健全。

  同時,以解決(jue) 突出生態環境問題、改善生態環境質量、推動高質量發展為(wei) 重點,西藏自治區著力健全環保督察機製,夯實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政治責任。

  紮實推進中央環保督察反饋問題整改,實現自治區本級環保督察全覆蓋。同時,嚴(yan) 格執行規劃和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jia) 製度,實行環境保護“一票否決(jue) ”製。

  近年來,西藏自治區用嚴(yan) 格且細密的規章製度,堅持問題導向,科學精準施策,用督查整改的實際行動和成果,守護好高原的生靈草木、萬(wan) 水千山。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林芝市米林縣派鎮達林村位於(yu) 雅魯藏布大峽穀入口處,村子緊緊依偎著南迦巴瓦峰,地勢平坦、風光秀麗(li) ,雪山、峽穀、森林,構成了這裏迷人的自然景觀。

  “這裏是雅魯藏布大峽穀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一部分,保護對象是典型山地植被垂直帶譜和從(cong) 半濕潤森林到半幹旱高山草甸的各種植被類型。”自治區人大代表、林芝市林業(ye) 和草原局黨(dang) 組書(shu) 記、副局長鄭都說,“派鎮對生態環境敏感區采取了網圍欄防護、護林員巡邏等管理辦法加以保護。”

  “前些年,通過農(nong) 房改造、人居環境整治等項目的大力實施,不僅(jin) 讓達林村村民住上了寬敞、漂亮的新房,而且實現了村道硬化,安裝了太陽能路燈,群眾(zhong) 出行不再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大大改善了村裏的人居環境。”派鎮黨(dang) 委副書(shu) 記、鎮長王永明向記者介紹。

  良好的自然、生態和人文環境,帶動了當地生態旅遊業(ye) 的健康快速發展。在米林縣委、縣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村“兩(liang) 委”班子和駐村工作隊積極鼓勵群眾(zhong) 參與(yu) 旅遊項目,實現脫貧致富。

  近年來,達林村大力發展民宿經濟,由林芝市政府貸款507萬(wan) 元作為(wei) 扶持資金,達林村村民以戶為(wei) 單位入股,修建了達林村精品客棧。如今的客棧裏,遊客來來往往,生意很是紅火。

  為(wei) 了讓發展成果惠及當地農(nong) 牧民群眾(zhong) ,米林縣政府還製訂了旅遊惠民資金實施方案,拿出部分景區景點門票收入作為(wei) 旅遊發展惠民資金,發放給景區農(nong) 牧民,進一步提高景區群眾(zhong) 保護生態環境的積極性和自覺性。近幾年,派鎮農(nong) 牧民群眾(zhong) 從(cong) 雅魯藏布大峽穀景區享受到的旅遊惠民資金累計超過3000萬(wan) 元,達林村就有23戶人家95人受益。村民們(men) 真正吃上了“生態旅遊飯”。

  生態資源就是最大的資源,生態優(you) 勢就是最大的優(you) 勢,綠色發展就是最大的發展,今天的西藏,仍然是世界上環境質量最好的地區之一。我們(men) 正迎來西藏發展的黃金期,我們(men) 的道路正在越走越寬廣。

(責編: 常薇薇)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