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自治區: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
“如今的西藏,冰川草地溪流純淨如初,飛禽走獸(shou) 遊魚歡快怡然,成為(wei) 世界上生態環境最好的地區之一”。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地球第三極”再次向世人自信地宣告生態保護建設的底氣、豪氣。
2020年6月,西藏自治區黨(dang) 委作出關(guan) 於(yu) 創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加快建設美麗(li) 西藏的決(jue) 定,全區上下科學謀劃、全麵部署、強力推進,切實把保護生態作為(wei) 底線、紅線、高壓線,以前所未有的重視程度、投入力度、工作強度、惠民廣度,推動保護工作發展。
西藏自治區兩(liang) 會(hui) 期間,廣大代表、委員、群眾(zhong) 緊緊圍繞“良好生態環境提升群眾(zhong) 獲得感”談感受、說見聞、提建議,堅決(jue) 打造好西藏這塊生態文明高地。
“南木林縣生態示範園,是自治區‘兩(liang) 江四河’流域造林綠化工程的啟動地和示範點,也是日喀則市傾(qing) 力打造的雅江兩(liang) 岸百萬(wan) 畝(mu) 生態區建設示範工程。”自治區人大代表、南木林縣委副書(shu) 記、人大常委會(hui) 主任多吉介紹,“這幾年南木林縣生態示範園大力吸收當地貧困群眾(zhong) 前來就業(ye) ,現在每名群眾(zhong) 每年有1.3萬(wan) 元固定工資。”
南木林縣生態示範園工程隻是西藏自治區生態為(wei) 民、生態惠民、生態利民的一個(ge) 縮影。數據顯示:“十三五”期間,西藏自治區落實各類生態補償(chang) 資金296.3億(yi) 元,更多群眾(zhong) 吃上了生態飯,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成為(wei) 社會(hui) 自覺。
“十三五”期間,西藏自治區昌都市、當雄縣被授予第三批國家生態文明建設市縣,隆子縣被命名為(wei)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全區完成了1215個(ge) 村(居)、67個(ge) 鄉(xiang) 鎮、5個(ge) 縣區自治區級生態示範區創建審核。
五年來,西藏生態空間不斷優(you) 化,全麵劃定生態保護紅線、環境質量底線、資源利用上線,生態保護紅線麵積53.9萬(wan) 平方公裏,占全區國土麵積的45%。推進國土空間規劃,實施生態環境分區管控,建設各類生態功能保護區22個(ge) ,生態優(you) 先、綠色發展的格局全麵形成。
——在阿裏地區,生態環境質量狀況持續良好,空氣質量優(you) 良率達到97%以上,主要河湖水質均達到或優(you) 於(yu) Ⅲ類標準,城鎮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全部達標,土壤環境質量總體(ti) 保持良好。2020年10月,阿裏地區還成功創建國家級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
——在雅江中遊的日喀則市、山南市、拉薩市,一道道百裏綠色長廊早已成為(wei) 靚麗(li) 的風景線,不僅(jin) 大大改善了雅魯藏布江兩(liang) 岸的生態環境和氣候條件,還有效保護了沿江的數萬(wan) 畝(mu) 農(nong) 田、草地和交通水利設施。
——在羌塘草原那曲市,當地市委市政府引導農(nong) 牧民群眾(zhong) 成立合作社、設置生態崗位,為(wei) 綠水青山讓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生態旅遊正逐漸被拓展。
生態環境變好,群眾(zhong) 得到了最直接的實惠。如今,越來越多的普通老百姓成為(wei) 生態衛士,成為(wei) 生態建設的“主力軍(jun) ”,真正實現了生態環境保護與(yu) 脫貧攻堅的共贏。
隆冬時節,林周縣江熱夏村寒意正濃,但村裏的護林員還像往常一樣,自發到附近的樹林裏巡護。村裏的護林隊是2013年成立的,現在有18人,分成3個(ge) 小組分片區對村子周邊進行無死角不定期巡護。
“這裏生活著不少赤麻鴨、斑頭雁、黑頸鶴,這幾年來林周觀光旅遊的人越來越多,群眾(zhong) 吃上了生態飯。”江熱夏村護林員晉美旦增告訴記者。
像林周縣這樣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互利互贏的現象在西藏還有很多。
綠樹紅花相映,鳥鳴清脆婉轉,一條條水泥路幹淨平坦、直達農(nong) 家,一棟棟農(nong) 家小院錯落有致、安謐恬靜,一個(ge) 個(ge) 村(居)廣場寬敞平整、熱鬧非凡。這樣的美麗(li) 鄉(xiang) 村,如今在西藏自治區比比皆是。
林芝市巴宜區米瑞鄉(xiang) 色果拉村位於(yu) 雅魯藏布江北岸。一直以來,村民守著近900畝(mu) 良田卻過著窮日子。全村36戶中,9戶是貧困戶,經濟發展在米瑞鄉(xiang) 排名倒數第二,村內(nei) 環境髒、亂(luan) 、差。
西藏自治區人大代表、林芝市巴宜區米瑞鄉(xiang) 色果拉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喬(qiao) 次仁告訴記者:“這幾年來,我們(men) 村大力開展人居環境整治,居住環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前來旅遊的人也多了起來,在良好生態環境中,我們(men) 的幸福指數不斷提升,‘生態飯’讓我們(men) 致富的信心更強了。”
“十三五”期間,西藏自治區實施“四清兩(liang) 改”村莊清潔行動全覆蓋,90%以上村莊生活垃圾得到治理,非正規垃圾堆放點全部完成整治;累計改造戶用廁所27萬(wan) 座,普及率達49.45%;30%以上村莊農(nong) 村生活汙水亂(luan) 排亂(luan) 放得到管控,145個(ge) 村莊開展美麗(li) 宜居示範村創建,村莊村容村貌明顯改善。
如今的西藏,綠水青山長在,各族群眾(zhong) 在美麗(li) 西藏的建設中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增強。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兩(liang) 會(hui) 期間,《西藏自治區國家生態文明高地建設條例(草案)》提上了審議日程。自治區人大代表、昌都市林草局助理工程師郭迎亞(ya) 告訴記者:“作為(wei) 生態係統的一名代表,我十分榮幸也十分期待參與(yu) 這一項綜合性法規的審議,我將嚴(yan) 格按照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對西藏生態工作所作的部署,認真履行好自己的職責,為(wei) 西藏自治區的生態文明建設和守護好世界上最後一方淨土做出自己的貢獻,確保西藏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守護好西藏的生靈草木萬水千山
碧湖如鏡,映照著雪山巍巍倒影;藍天白雲間,黑頸鶴翩翩起舞;廣闊的草原上,藏羚羊、藏野驢自由飛奔……這些隨處可見的壯美自然景象,得益於西藏自治區多年來對生態環保工作的重視。[詳細] -
保護這一片藍天淨土
西藏自治區堅持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全區上下牢固樹立綠色發展理念,打造碧水藍天主色調,生態、生產、生活‘三生共融’理念有效落實,環境質量持續改善。[詳細] -
山美水美日子更美
巍巍雪山,莽莽森林,廣袤草原,如寶石般的湖泊鑲嵌大地,如哈達般的河水奔流不息,這裏有奇花異草,這裏有珍禽異獸,這裏的天空純淨湛藍,這裏的土地埋藏著無盡寶藏,這,就是美麗西藏。[詳細] -
白久次仁:藏西“小江南”是我的家鄉
“十三五”以來,阿裏地區始終堅持把生態環保作為底線、紅線、高壓線,強化汙染防治和環境監管,實施生態修複和治理,推進生態環境保護高質量發展,讓藏西高原的碧水藍天永葆純淨。[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