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生態

探秘瀾滄江源頭的“綠”之路

發布時間:2021-01-28 14:32:00來源: 新華社

  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雜多縣昂賽鄉(xiang) ,瀾滄江在這裏畫出一道美麗(li) 的弧線,形成了風景壯麗(li) 的昂賽大峽穀。

  峽穀兩(liang) 邊層巒疊嶂,丹霞地貌奇美無比。頭頂藍天白雲(yun) ,冬日的昂賽鄉(xiang) 在嚴(yan) 寒中顯得一片靜謐。

  “我從(cong) 小在這裏長大,守著大山放牧。從(cong) 來沒想到過,家鄉(xiang) 的好風景會(hui) 給大家帶來好前景。”白瑪文紮說。

  白瑪文紮是昂賽鄉(xiang) 年都村牧民。往日與(yu) 牛羊打交道的他,如今放下牧鞭,成了當地小有名氣的向導。

  瀾滄江滋養(yang) 下的一草一木,孕育出一方野生動物的天堂。雪豹、金錢豹、兔猻、喜馬拉雅旱獺、白唇鹿、藏狐等多種高原野生動物生活在這裏。

  昂賽鄉(xiang) 是三江源地區生物多樣性最豐(feng) 富的地區之一,被譽為(wei) “雪豹之鄉(xiang) ”,這裏也是三江源國家公園內(nei) 第一個(ge) 開展生態體(ti) 驗特許經營活動的試點。

  白瑪文紮是三江源國家公園生態體(ti) 驗特許經營活動的受益者,通過帶領訪客到峽穀遊覽、觀測野生動物活動,一年下來收入還讓他滿意。

  “我是生態管護員,2019年成為(wei) 自然體(ti) 驗接待家庭,加上生態管護員的2.16萬(wan) 元收入,一年總收入近15萬(wan) 元。我們(men) 家生活有了很大改善。”白瑪文紮說。

  成為(wei) 向導之前,白瑪文紮家的收入隻有畜牧這一個(ge) 來源,一家人的生活常常捉襟見肘。

  在過去,由於(yu) 地處偏遠、信息閉塞、生產(chan) 方式單一,年都村牧民普遍生活水平不高,是玉樹藏族自治州的貧困村之一。

  2019年,納入了三江源國家公園的昂賽鄉(xiang) 迎來了機遇。三江源國家公園管理局與(yu) 自然保護機構合作,決(jue) 定推行昂賽大峽穀自然體(ti) 驗特許經營試點。

  三江源國家公園及當地政府在年都村開展多輪集中培訓,由生態專(zhuan) 家給牧民們(men) 教授野生動物知識、野外注意事項等知識和技能,掌握了生態知識的牧民可以接待來自國內(nei) 外的小規模預約生態訪客。

  訪客需簽訂協議遵守一係列生態保護行為(wei) 準則,實地遊覽壯美的峽穀風光、探尋野生動物的足跡,感受三江源國家公園的生態魅力,年都村牧民通過提供食宿和向導服務獲得收益。

  “2019年,我們(men) 特許經營總營業(ye) 額是60餘(yu) 萬(wan) 元,其中45%歸接待家庭所有,45%歸村集體(ti) 經濟,用於(yu) 社區發展,資助建檔立卡貧困戶,10%作為(wei) 雪豹發展的保護基金。”昂賽鄉(xiang) 黨(dang) 委副書(shu) 記才旺多傑說,收入增加以後,群眾(zhong) 生活水平顯著提高。

  一端連著綠水青山,一端連著金山銀山,牧民們(men) 的日子過得舒心而踏實。

  特許經營實施以來,一些牧民主動跟隨生態專(zhuan) 家學習(xi) 掌握了不少知識,被聘為(wei) 生態管護員。他們(men) 逐步學會(hui) 查看周邊動物腳印和糞便,在筆記本上標記野生動物出現的點位和活動路線,為(wei) 生態保護出力。

  通過政府實施的創造性舉(ju) 措,當地群眾(zhong) 享受生態反哺“紅利”,脫貧致富和生態保護在當地已不再是一對矛盾體(ti) 。

  三江源國家公園試點範圍內(nei) 原住居民以藏族為(wei) 主,千百年來他們(men) 以從(cong) 事傳(chuan) 統畜牧業(ye) 為(wei) 生。如今,像白瑪文紮一樣依靠特許經營等方式獲益的牧民越來越多,他們(men) 有了更多元化的收入,成為(wei) 國家公園的守望者。

  昂賽鄉(xiang) 幹部群眾(zhong) 保護生態的意識和積極性空前高漲,整治環境、保護動物、巡山護山等,逐漸變成了牧民自發組織、自願參加的活動。

  守護綠色、依靠綠色、追夢綠色,“國家公園的建設,是我們(men) 牧民脫貧致富奔小康的好機遇。”白瑪文紮說。

(責編: 常薇薇)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