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記囑托,築牢國家生態安全屏障
黃河血脈 達明偉(wei) /攝
成功舉(ju) 辦首屆國家公園論壇,國家公園體(ti) 製試點走在全國前列;濕地麵積穩居全國首位,草原綜合植被覆蓋度達57.4%;裸鯉資源蘊藏量較實施保護前增長38倍,藏羚羊由最低時的不足2萬(wan) 隻恢複到7萬(wan) 隻左右;
……
這是一組有力有為(wei) 的數據,更是一份提氣亮眼的成績單,是“十三五”時期全省上下紮紮實實推進生態環境保護的生動寫(xie) 照。
櫛風沐雨、砥礪前行。回顧過去五年,青海堅持以習(xi) 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wei) 指導,按照“三個(ge) 最大”省情定位、“四個(ge) 紮紮實實”重大要求,以切實築牢國家生態安全屏障為(wei) 己任,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與(yu) 時俱進推動青海生態文明建設實現新發展、取得新突破。
國家公園示範省建設步履鏗鏘
青海最大的價(jia) 值在生態,最大的責任在生態,最大的潛力也在生態,要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立足省情定位、彰顯生態之最,今日青海,把堅持生態保護優(you) 先作為(wei) 第一抉擇,在生態貢獻中實現青海價(jia) 值,在生態責任擔當中展現青海作為(wei) 。
站在“十四五”開局之年,青海兒(er) 女依舊不忘2016年全國第一的三江源國家公園體(ti) 製試點花落青海;2017年青海成為(wei) 祁連山國家公園體(ti) 製試點省份之一;2019年,在全國率先開啟建立以國家公園為(wei) 主體(ti) 的自然保護地體(ti) 係示範省建設。於(yu) 青海,這不僅(jin) 僅(jin) 是黨(dang) 中央賦予的政治任務,更是堅決(jue) 扛起築牢國家生態安全屏障的政治責任。
幾年來,全省上下勇擔國家使命,落實試點任務,聚焦改革目標,當好“施工隊長”,以敢為(wei) 人先、敢於(yu) 爭(zheng) 先的勇氣求索創新,三江源、祁連山國家公園體(ti) 製試點順利通過評估驗收,國家公園示範省建設蹄疾步穩,正在展現大美青海之魅力。
聚焦關(guan) 鍵、突出重點,健全機製、強化保障,以堅持集群發展的思路,全麵謀劃推進國家公園體(ti) 製試點。時至今日,三江源國家公園31項體(ti) 製試點任務已全麵完成,在創新體(ti) 製機製、健全政策製度體(ti) 係、保護生態環境、保障改善民生等重要領域和關(guan) 鍵環節取得了重要成果,確立了9大國家公園建設理念,初步形成了15個(ge) 管理體(ti) 係,走出了一條“借鑒國際經驗、符合中國國情、具有三江源特點”的國家公園體(ti) 製試點創新之路。
再到祁連山國家公園,規劃體(ti) 係建設、管理機構組建、資源本底調查、生態環境監測等基礎任務基本完成,陸續建設了40個(ge) 標準化管護站、大數據中心、展陳中心等重大設施,為(wei) 正式設園創造了條件。得益於(yu) 國家公園體(ti) 製試點的紮實推進,祁連山腹地珍貴的草木生靈得到更好保護,先後拍攝到了五隻雪豹、六隻兔猻、五隻荒漠貓同框的珍貴畫麵。
當三江源、祁連山國家公園體(ti) 製試點為(wei) 建設國家公園示範省奠定了堅實基礎,2019年第一屆國家公園論壇在省會(hui) 西寧成功舉(ju) 辦,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發來賀信,並形成論壇重要成果《西寧共識》;2020年,國家公園示範省三年行動正式啟動,在“三步走”戰略中變藍圖為(wei) 現實之景,青海又一次為(wei) 全國承擔起創經驗、立示範、樹標杆的重任。
汙染防治攻堅戰成效顯著
全省空氣質量平均優(you) 良天數從(cong) 305天增加到354天,三大河流幹流出省斷麵水質保持在Ⅱ類以上,湟水河出省斷麵Ⅳ類水質達標率100%、Ⅲ類水質占比超過50%,土壤環境質量總體(ti) 穩定……過去五年,青海省堅決(jue) 向汙染宣戰,聚力打好藍天、碧水、淨土保衛戰,不斷擦亮生態底色提亮發展成色。
堅決(jue) 打贏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不僅(jin) 關(guan) 乎發展更關(guan) 乎人民群眾(zhong) 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從(cong) 省會(hui) 西寧穿城而過的湟水河是青海人民的母親(qin) 河,也是黃河上遊重要支流,隨著汙染防治攻堅戰的深入推進,如今的湟水河已經成為(wei) 了水清岸綠景美的城市景觀,也成為(wei) 了眾(zhong) 多水鳥的棲息地和生存樂(le) 園。
省人大代表、西寧市生態環境局副局長董小寧談及感受時說:“推進湟水河治理是人民的呼聲,近年來政府下大力氣治水減汙,通過項目實施、全麵推行河湖長製等措施,湟水河水生態治理得到明顯改善,群眾(zhong) 的幸福感獲得感不斷提升,還青海人民一條清澈母親(qin) 河的目標實現。”
從(cong) 湟水河畔放眼青海大地,過去五年,青海省堅持標本兼治,突出精準治汙、科學治汙、依法治汙,持續推進大氣汙染防治、水生態保護與(yu) 汙染治理、土壤汙染風險防控和農(nong) 村環境綜合治理,全省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並達到最好效果。
2020年全省環境空氣質量優(you) 良天數比例達到97.2%,較2015年提高13.5個(ge) 百分點;19個(ge) 地表水國考斷麵水質全部達到優(you) 良,優(you) 良比例較考核基準年(2014年)提高15.8個(ge) 百分點,高出國家目標10.5個(ge) 百分點,長江、黃河、瀾滄江出省水質始終保持優(you) 良。
“十三五”時期,全省累計完成地級、縣級、重點鄉(xiang) 鎮“千噸萬(wan) 人”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區劃定114個(ge) ,並在全國率先完成城市黑臭水體(ti) 治理工作。通過在三江源地區重點鄉(xiang) 鎮、遊牧民定居點等地,實施生活型汙染防治、水源涵養(yang) 功能維護、麵源汙染控製等一係列工程項目,三江源頭水生態保護修複初見成效。
除此以外,“十三五”以來,全省已累計整治村莊和遊牧民定居點達4515個(ge) ,開展生活汙水治理313個(ge) 村莊,實現了全省農(nong) 牧區環境綜合整治全覆蓋,開展農(nong) 村生活汙水治理村莊占行政村總數比例超過10%的目標要求。
實現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
如今的青海大地上,從(cong) 湟水之濱到三江源頭,從(cong) 青海湖畔到祁連山下,超過60多億(yi) 立方米清潔水源承載著青海人的豪情壯誌滔滔東(dong) 流,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的和諧畫卷正徐徐鋪開。
如省政協委員、青海大學生態環境工程學院教授謝占玲所言:“人是大自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生態環境保護不容忽視人的發展,還要給予更多支持。”
這在三江源國家公園內(nei) 得到了很好的印證。丁加來自玉樹藏族自治州曲麻萊縣措池村,隨著三江源國家公園體(ti) 製試點的深入推進,他從(cong) 曾經的草原利用者成為(wei) 了生態環境的保護者,並且每個(ge) 月還有固定工資,享受生態紅利的同時積極為(wei) 國家公園建設貢獻著綿薄之力。
在三江源國家公園內(nei) ,生態管護公益崗位實現“一戶一崗”,如今像丁加一樣的生態管護員已經達到17211名,他們(men) 中大多數人都曾經是手持牧鞭的牧民,也曾親(qin) 身感受過生態環境“超載”帶來的惡果。隨著三江源國家公園體(ti) 製試點的啟動,他們(men) 積極投身建設,成為(wei) 了生態的管護者、山水的看護者,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守護賴以生存的家園。
再到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片區,“村兩(liang) 委+”正調動起全民參與(yu) 生態保護新模式,到2020年,青海省在認真做好第一批9個(ge) 試點村“村兩(liang) 委+”工作基礎上,又在國家公園範圍內(nei) 新增了6個(ge) 試點村,截至目前,各試點村認真研究“村兩(liang) 委+”工作,有力調動黨(dang) 員、群眾(zhong) 參與(yu) 試點工作,快速形成了良好工作氛圍。
放眼全省,從(cong) 機關(guan) 到學校,從(cong) 城市到農(nong) 村,隨著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不斷深入,生態環保理念正在成為(wei) 全民的一致共識,人與(yu) 自然正在辯證統一中實現和諧共生。今天的青海,高原大地處處呈現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的良好態勢,大美青海成為(wei) 美麗(li) 中國最養(yang) 眼、最靚麗(li) 的綠色名片!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十三五”時期黃河源頭湖泊麵積明顯增大
洛珠南傑介紹,通過多年努力,“十三五”時期,三江源腹地的果洛州生態環境惡化勢頭得到有效遏製,使三江源生態安全屏障日益牢固。[詳細] -
柴達木盆地森林覆蓋率實現“綠進沙退”
“五年來,海西州紮實推進生態環境保護,生態屏障更加牢固。全州林地麵積249.6萬公頃,森林覆蓋率比‘十二五’末提高0.5個百分點。”青海省海西州州長孟海25日表示。[詳細] -
探秘瀾滄江源頭的“綠”之路
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雜多縣昂賽鄉,瀾滄江在這裏畫出一道美麗的弧線,形成了風景壯麗的昂賽大峽穀。[詳細] -
靜謐巍峨!航拍白雪覆蓋的祁連山
近日,位於祁連山腹地的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祁連縣被白雪覆蓋,“天境祁連”靜謐巍峨。航拍鏡頭下的雪山、草原、森林、村莊……每一處都是美景。[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