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地球日:可可西裏有我守護
4月20日,袁廣明在可可西裏藏羚羊救助站與(yu) 被救助的藏羚羊在一起。新華社記者 費茂華 攝
今年36歲的袁廣明是可可西裏森林公安局的一名輔警,工作十年來,一直堅守在保護藏羚羊的第一線。可可西裏是中國最大的無人區,袁廣明和其他40多名巡山隊員,肩負著這片麵積達4.5萬(wan) 平方公裏無人區的巡護任務。長年累月,這群高原漢子風餐露宿在平均海拔超過4600米的高寒地帶,打擊盜獵、盜采,救助野生動物。
上世紀80年代起,可可西裏的藏羚羊遭到大肆盜獵屠殺,數量一度降至2萬(wan) 隻,種群瀕臨(lin) 滅絕。近十幾年來,經過各部門不懈努力,堅決(jue) 打擊盜獵犯罪,如今藏羚羊數量已經恢複至7萬(wan) 多隻。袁廣明說,在可可西裏10年裏,巡山的次數他已經記不清,每次巡山短則10天、長則20多天,幾乎每個(ge) 人都有被困風雪中、餓得頭昏眼花的時候。
極其惡劣的氣候給巡山隊員留下諸多疾病:關(guan) 節炎、風濕、腰椎間盤突出、胃病……肺水腫、勞累過度後的昏迷也時常發生。
正是憑借一代代巡山隊員的堅韌和堅守,廣袤無人、環境嚴(yan) 酷、危機四伏的可可西裏,保持著平安和寧靜。
“2006年至今的十幾年裏,可可西裏再未響起槍聲。每次巡山,看到藏羚羊在可可西裏悠閑地吃草,自由奔跑,這是我們(men) 巡山隊員最幸福的時刻,再苦再累都值得。”袁廣明說。
4月20日,袁廣明在可可西裏藏羚羊救助站與(yu) 被救助的藏羚羊在一起。新華社記者 吳剛 攝
4月20日,袁廣明在可可西裏藏羚羊救助站與(yu) 被救助的藏羚羊在一起。新華社記者 費茂華 攝
4月19日,袁廣明在可可西裏索南達傑保護站做晚飯。新華社記者 吳剛 攝
4月19日,袁廣明在可可西裏索南達傑保護站內(nei) 休息。新華社記者 吳剛 攝
2014年12月26日,袁廣明(右二)和隊友進入可可西裏巡山吃飯。新華社記者 吳剛 攝
2020年3月,袁廣明(左一)和巡山隊員一起在可可西裏腹地的帳篷內(nei) 。新華社發
2016年12月1日,袁廣明(右)和隊友在可可西裏腹地查看新生湖水位。新華社記者 吳剛 攝
2015年5月6日,袁廣明和隊友在可可西裏巡山途中休息。新華社記者 吳剛 攝
2020年3月,袁廣明(右一)和巡山隊員一起在可可西裏巡山途中解困被陷車輛。新華社發
4月20日,袁廣明在昆侖(lun) 山埡口向索南達傑紀念碑敬禮。新華社記者 吳剛 攝
4月20日,袁廣明在可可西裏巡山途中查看遷徙中的藏羚羊群。新華社記者 吳剛 攝
2016年12月1日,袁廣明(右一)和隊員在可可西裏巡山途中。新華社記者 吳剛 攝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可可西裏:藏羚羊的天堂
平均海拔4600米以上的可可西裏,高寒、幹旱、缺氧、缺淡水,環境險惡,被稱為“人類生命的禁區”。[詳細] -
【可可西裏的堅守·巡山日記】當好保護藏羚羊的“前鋒”
屏幕上的可可西裏是迷人的,但真實的可可西裏是危險的。到了保護站我才知道,原來每年在電視上看到藏羚羊穿越的青藏線通道就在五道梁保護站不遠處。 [詳細] -
【可可西裏的堅守·巡山日記】我和我的藏羚羊寶寶
對於巡山隊員們來說,每一隻救助的藏羚羊就像他們的孩子一樣,舍得拚命、甘願愛護。圖為可可西裏管理局索南達傑保護站隊員達才和被救助的藏羚羊在一起。[詳細] -
【可可西裏的堅守·巡山日記】今晚的月亮像“月餅”
讓我們一起走近可可西裏巡山隊,聽這些巡山隊員講述他們在生態保護一線堅定踐行初心使命,用生命守護青藏高原萬物生靈的感人事跡。[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