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生態

淺談西藏打造國家生態文明高地的思路與對策

發布時間:2021-07-15 13:56:00來源: 西藏日報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順應人類文明發展大趨勢和人民群眾(zhong) 新期待,把生態文明建設提升到了國家戰略高度,指導我國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取得曆史性成就、發生曆史性變革。

  自治區黨(dang) 委、政府認真貫徹落實習(xi) 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建立了一係列最嚴(yan) 格的生態保護製度,采取了一係列加強生態環境保護的措施,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

  一、“十三五”時期西藏生態文明建設取得的新成效

  生態文明建設全局定位更加突出。隨著西藏經濟社會(hui) 的不斷發展,西藏各族人民對良好生態環境的要求越來越迫切,對綠色發展理念的自覺性和主動性顯著增加,生態文明教育逐步形成常態,新發展理念不斷厚植於(yu) 心、篤定於(yu) 行。在習(xi) 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指引下,自治區黨(dang) 委、政府牢記黨(dang) 中央囑托,把生態作為(wei) “四件大事”之一,進行係統謀劃、統籌推進,成立區黨(dang) 委生態文明建設領導小組,召開全區生態環境保護大會(hui) ,先後作出創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加快建設美麗(li) 西藏、打造國家生態文明高地等重大決(jue) 策部署,對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視程度之高、政策舉(ju) 措之實、投入力度之大前所未有。

  汙染防治攻堅戰成效顯著。“十三五”期間,自治區加強控製沙塵和揚塵的汙染,累計完成沙化土地治理麵積149.45萬(wan) 畝(mu) ,使高原荒漠生態係統得到有效治理,生態係統整體(ti) 穩定,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麵積呈減少趨勢。全區植被覆蓋度呈增加趨勢,覆蓋度增加的區域麵積占全區國土比例66.5%,沙化土地麵積減少了10.71萬(wan) 公頃,林草複合措施固沙效果顯著,雅江河穀景觀生態有了明顯改善,極重度沙化土地向重度或中度沙化轉變。持續進行“散亂(luan) 汙”企業(ye) 整頓工作,禁止和限製開發區域麵積占全區國土麵積的80%。通過以上措施,西藏的PM10、PM2.5年均濃度與(yu) 2015年的數值進行比較,降低幅度達到了五成左右。“十三五”規劃綱要確定的生態環境9項約束性指標和汙染防治攻堅戰核心階段性目標圓滿完成,地級及以上城市空氣質量優(you) 良天數比例達到99%以上,地表水優(you) 良水質斷麵比例達到100%,主要汙染物(化學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總量控製在國家核定範圍內(nei) ,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累計降低12.24%,地級以上城市細顆粒物全部達標。

  環境治理體(ti) 係不斷健全完善。“十三五”以來,自治區不斷完善生態環境準入管理體(ti) 係。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you) 化服務,通過了一係列改革措施。完成了66個(ge) 規劃環評審查以及4萬(wan) 餘(yu) 份環評登記表備案。修訂了《西藏自治區環境保護條例》《西藏自治區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草原法細則》《西藏自治區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辦法》以及《西藏自治區人民政府實施〈國務院關(guan) 於(yu) 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強環境保護的決(jue) 定〉的意見》,出台了《西藏自治區生態環境保護監督管理辦法》,製定了《關(guan) 於(yu) 著力構築國家生態安全屏障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實施意見》《關(guan) 於(yu) 建設美麗(li) 西藏的意見》等一係列法律法規、政策、措施,為(wei) 西藏生態環境保護架構了環境法治體(ti) 係,對推動綠色發展,改善環境質量,發揮了強有力的推動作用。

  二、西藏在打造國家生態文明高地存在的薄弱環節

  高原環境強烈變化加劇生態安全風險。西藏因其地理位置特殊,自然資源豐(feng) 富,素有地球“第三極”之稱,是我國麵積第二大省(區),因地域差異很大,形成了多樣性生態環境。整個(ge) 地區大多屬於(yu) 高寒缺氧的氣候類型,其生態環境比較脆弱,一旦遭到破壞將很難恢複。第二次青藏高原科考表明,全球氣候變化下的西藏高原生態環境正經曆強烈變化並產(chan) 生深遠影響。

  西藏的生態文明建設的薄弱環節和工作短板明顯。生態文明體(ti) 製改革係統性、協同性不夠,生態環境監測能力不足、監管力量薄弱,環境治理體(ti) 係與(yu) 現代化建設還有差距,與(yu) 新發展格局要求不相適應。

  三、西藏打造國家生態文明高地的基本途徑

  麵向新目標,我們(men) 必須認識新形勢、把握新機遇。黨(dang) 的十九屆五中全會(hui) 吹響了向第二個(ge) 百年目標進軍(jun) 的號角,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談會(hui) 確定了新時代黨(dang) 的治藏方略和做好西藏工作的一係列方針政策,區黨(dang) 委政府明確了加強美麗(li) 西藏建設,打造國家生態文明高地等重大部署,西藏生態環境保護事業(ye) 必將迎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十四五”時期,就如何將西藏打造成國家生態文明高地,可以從(cong) 以下幾個(ge) 方麵入手。

  重視生態文化產(chan) 業(ye) 的培育與(yu) 發展工作。打造具有西藏特色的生態文化品牌。要進一步弘揚環境道德觀和生態價(jia) 值觀。通過綠色社區和綠色學校等綠色生態文化主題,加強生態文化的宣傳(chuan) 。培養(yang) 群眾(zhong) 節約勤儉(jian) 的習(xi) 慣,使群眾(zhong) 養(yang) 成勤儉(jian) 節約的好習(xi) 慣。引導群眾(zhong) 根據政府綠色采購機製采購物品,樹立綠色消費觀念,從(cong) 根源上減少環境汙染。

  設立生態文明建設研究課題,進行理論探討和總結。生態文明建設這個(ge) 課題與(yu) 多個(ge) 學科有一定的關(guan) 係,它需要從(cong) 多個(ge) 層麵來考慮。通過跨學科合作與(yu) 交流,可以為(wei) 生態文明建設指明正確的發展道路。通過大學生態文明建設的學術團體(ti) 帶頭,與(yu) 相關(guan) 研究人員一起,開展生態文明建設課題的研究,這對於(yu) 生態文明的建設有非常重要的實際意義(yi) 。通過開展專(zhuan) 題研討會(hui) ,促進社區與(yu) 高校和媒體(ti) 進一步聯合,使群眾(zhong) 的生態文明意識增強,生態認識水平提升,從(cong) 而使西藏生態文明建設服務水平提升到一個(ge) 新的台階。

  “十四五”時期是開啟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ge) 百年目標進軍(jun) 的第一個(ge) 五年,是推進西藏新時代長治久安和高質量發展、打造生態文明高地的關(guan) 鍵五年。我們(men) 將繼續堅定不移以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為(wei) 指導,深入貫徹落實黨(dang) 的十九屆五中全會(hui) 和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談會(hui) 精神,忠實踐行習(xi) 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奮發有為(wei) ,不斷前行,以生態文明高地建設引領新時代西藏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在自治區黨(dang) 委的堅強領導下,全力抓好生態文明建設,以守護好世界上最後一方淨土的實際行動,為(wei) 建設美麗(li) 中國貢獻西藏力量。

  (作者單位:中共林芝市委黨(dang) 校)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