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生態

守護好西藏的生靈草木、萬水千山

發布時間:2021-08-18 08:50:00來源: 新利平台

  編者按:胸懷千秋偉(wei) 業(ye) ,百年風華正茂;七秩輝煌鑄就,高原換了人間!沒有共產(chan) 黨(dang) 就沒有新中國,就沒有社會(hui) 主義(yi) 新西藏。70年來,特別是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特殊關(guan) 懷下,西藏與(yu) 全國一道全麵建成小康社會(hui) ,踏上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西藏的新征程。感召崢嶸70載,奮發有為(wei) 譜新篇!新利平台策劃推出《雪域歡歌70載·西藏啟航新時代》係列產(chan) 品,展現西藏和平解放70年來的滄桑巨變和各族幹部群眾(zhong) 艱苦奮鬥、頑強拚搏的風采,回望並隆重紀念西藏和平解放這一改寫(xie) 了雪域高原和西藏人民前途命運的、深深鑄刻於(yu) 曆史的耀眼坐標。

  從(cong) 草木蔥蘢的南山公園到水波蕩漾的雅尼濕地,從(cong) 雅江兩(liang) 岸的“綠色長城”到藏北羌塘的“動物樂(le) 園”……山川草木純淨美麗(li) ,飛禽走獸(shou) 怡然自得。在西藏,一幅幅壯美畫卷徐徐鋪展。

  青藏高原是“世界屋脊”“亞(ya) 洲水塔”,西藏是中國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在黨(dang) 和國家戰略全局中居於(yu) 重要地位。

  長期以來,國家高度重視西藏生態文明建設,持續推進製度創新、築牢科技文化支撐、加大生態建設投入,推動構建人與(yu) 自然生命共同體(ti) 。西藏和平解放初期,中國科學院就派出專(zhuan) 家學者對西藏生態、地質氣象進行綜合考察。

  1973年和2017年國家先後開展兩(liang) 次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其中,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研究啟動時,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發來賀信,希望參加考察研究的全體(ti) 科研專(zhuan) 家、青年學生和保障人員發揚老一輩科學家艱苦奮鬥、團結奮進、勇攀高峰的精神,聚焦水、生態、人類活動,著力解決(jue) 青藏高原資源環境承載力、災害風險、綠色發展途徑等方麵的問題,為(wei) 守護好世界上最後一方淨土、建設美麗(li) 的青藏高原作出新貢獻,讓青藏高原各族群眾(zhong) 生活更加幸福安康。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國家相繼出台《關(guan) 於(yu) 全麵加強生態環境保護 堅決(jue) 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的實施意見》《關(guan) 於(yu) 建設美麗(li) 西藏的意見》《關(guan) 於(yu) 創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 加快建設美麗(li) 西藏的實施意見》《西藏自治區國家生態文明高地建設條例》等相關(guan) 規定,生態環保監測監察考核體(ti) 係不斷完善。

  據統計,截至2020年,西藏在生態環保領域累計投入814億(yi) 元,實施了一係列生態保護與(yu) 建設工程,統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係統治理,深入實施“兩(liang) 江四河”流域造林綠化工程,全麵消除“無樹村”“無樹戶”,2020年森林覆蓋率達12.31%。

  據《2020年西藏自治區生態環境狀況公報》顯示,截至2020年底,西藏已建成各類自然保護區47個(ge) ,保護區總麵積41.22萬(wan) 平方公裏,占全區國土麵積的34.35%。有214種珍稀瀕危野生植物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附錄;絕大多數保護物種種群數量恢複性增長明顯,藏羚羊種群數量上升到30萬(wan) 頭左右,藏野驢數量增加至9萬(wan) 頭左右,野犛牛數量增加到1萬(wan) 頭左右,黑頸鶴數量增加到8000隻左右。

  為(wei) 了推動高質量發展,西藏堅持揚長避短,因地製宜,嚴(yan) 守生態底線,走“綠色路”。 據統計,“十三五”期間,西藏高原生物、旅遊文化、綠色工業(ye) 等七大產(chan) 業(ye) 實現增加值超1900億(yi) 元,綠色環保、特色鮮明、優(you) 勢突出、可持續發展的現代產(chan) 業(ye) 體(ti) 係正加速構建。從(cong) 農(nong) 家餐飲到藏式住宿、生態觀光、深度體(ti) 驗,“旅遊飯”越吃越有味,西藏各族群眾(zhong) 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得到不斷提升。

  今年7月,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西藏考察時指出,保護好西藏生態環境,利在千秋、澤被天下。今日之西藏,湖泊澄淨、森林茂密、牧場廣闊,已是世界上生態環境最好的地區之一。未來之西藏,將以對曆史負責,對人民負責,對世界負責的態度,為(wei) 全球生態安全作出更大貢獻。(新利平台 綜合/孫健)

(責編: 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