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明確打造生態文明高地“時間表”“路線圖”
怎樣把青藏高原打造成為(wei) 全國乃至國際生態文明高地?現在有了明確的“時間表”和“路線圖”。
青海省委近日印發《關(guan) 於(yu) 加快把青藏高原打造成為(wei) 全國乃至國際生態文明高地的行動方案》(簡稱“行動方案”),明確提出要深入推進青藏高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到2025年,青海特色生態文明體(ti) 係進一步完善,生態文明高地建設取得係統性突破性標誌性成果;到2035年,青海特色生態文明體(ti) 係全麵建立,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現代化基本實現,生態文明高地基本建成;到本世紀中葉,青海特色生態文明體(ti) 係融合深化,全麵建成更加完備、更高水平、更具影響、更美形態的生態文明高地。
青海作為(wei) 青藏高原重要核心區域,是黃河、長江、瀾滄江的發源地,國家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也是北半球氣候敏感啟動區、全球生態係統調節穩定器和高寒生物自然物種資源庫,生態地位特殊而重要,生態責任重大而艱巨,肩負著全麵築牢國家生態安全根基、持續改善生態環境質量、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大任務。
這是2019年6月22日拍攝的祁連山(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吳剛 攝
進入新時代,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青海的生態安全、國土安全、資源能源安全地位顯得更加重要。在此背景下,青海省明確將按照“生態優(you) 先、係統保護;低碳節約、綠色轉型;以人為(wei) 本、共建共享;改革創新、示範引領”四項基本原則,全麵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立足高原特有資源稟賦,積極培育生態經濟新優(you) 勢。全方位構建現代環境治理體(ti) 係,充分彰顯支撐青藏高原生態文明建設創新引領作用。
根據“行動方案”設定的目標願景:到2025年,“中華水塔”全麵有效保護,重要生態係統保護和修複實現全覆蓋,生態係統質量和碳匯增量明顯提升,野生生物遺傳(chuan) 資源保存體(ti) 係基本建成,在建立以國家公園為(wei) 主體(ti) 的自然保護地體(ti) 係上走在前頭。建立起最嚴(yan) 格的生態環境保護製度,基本構建生態產(chan) 品價(jia) 值實現機製,生態環境治理體(ti) 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走在全國前列。碳達峰碳中和行動有序開展,簡約適度、綠色低碳生活方式逐步形成,生態環境質量持續保持全國一流水平,城鎮生活更美好、鄉(xiang) 村生活更富足目標基本實現。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ti) 係基本建立,世界級鹽湖產(chan) 業(ye) 基地建設穩步推進,國家清潔能源產(chan) 業(ye) 高地初具規模,國際生態旅遊目的地建設初見成效,綠色有機農(nong) 畜產(chan) 品輸出地打造取得明顯成效。
5月25日拍攝的三江源國家公園黃河源園區內(nei) 的鄂陵湖(無人機照片) 新華社記者李占軼 攝
到2035年,共抓大保護、協同大治理格局更為(wei) 完善,“中華水塔”堅實穩固,生物多樣性保護體(ti) 係更加健全,生態係統步入良性循環。生態文明製度體(ti) 係健全高效,基本實現生態環境治理體(ti) 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青海特色的生態文化形象更加鮮明,綠色生活方式蔚然成風,高原美麗(li) 宜居城鄉(xiang) 建設質量全麵提升,人民群眾(zhong) 對生態環境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顯著增強。綠色循環發展水平走在前列,全國碳達峰碳中和先行區建設紮實推進,應對氣候變化達到國際一流水平,構建起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現代能源體(ti) 係,建成具有青海特色的現代化經濟體(ti) 係。
到本世紀中葉,實現碳中和,形成高質量發展格局,生態文明建設水平走在全國前列,成為(wei) 習(xi) 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實踐成果的展示平台、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的創新典範、應對氣候變化的行動先鋒、生態經濟創新發展的重點地區、自然保護地體(ti) 係建設的時代樣板。
2019年10月19日,藏野驢在三江源地區活動(無人機照片) 新華社記者 吳剛 攝
把青藏高原打造成為(wei) 全國乃至國際生態文明新高地的實踐中,青海將始終把保護好青海生態環境作為(wei) “國之大者”,全方位落實好國家生態戰略,切實承擔好保護生態環境、保護三江源、保護“中華水塔”的重大使命,全麵貫徹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把青藏高原打造成為(wei) 全國乃至國際生態文明高地”重大要求,全力打造習(xi) 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實踐新高地及生態安全屏障、綠色發展、國家公園示範省、人與(yu) 自然生命共同體(ti) 、生態文明製度創新、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保護和係統治理、生物多樣性保護新高地,將其作為(wei) 踐行習(xi) 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重要載體(ti) ,作為(wei) 促進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和經濟社會(hui) 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途徑,全方位推動更有力度、更高水平的生態文明建設,讓綠水青山永遠成為(wei) 青海的優(you) 勢和驕傲,造福人民、澤被子孫。
據介紹,青海省將始終保持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戰略定力,把生態環境保護作為(wei) 區域發展的基本前提和剛性約束,不斷深化“三個(ge) 最大”省情定位認識,持續深入推進“一優(you) 兩(liang) 高”,推動減汙降碳協同增效與(yu) 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保護和係統治理,促進經濟社會(hui) 發展全麵綠色轉型,切實增強經濟發展內(nei) 生動力,努力建設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走出一條生態友好、綠色低碳、具有高原特色的高質量發展之路,在推動青藏高原生態保護和可持續發展上不斷取得新成就,奮力書(shu) 寫(xie) 新時代青海生態文明建設新篇章。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看!生態文明新高地
青海省委近日印發《關於加快把青藏高原打造成為全國乃至國際生態文明高地的行動方案》,明確提出要深入推進青藏高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到2025年,青海特色生態文明體係進一步完善。[詳細] -
青海水利“加速度”:推進中華水塔水生態保護規劃和水利工程建設
18日,記者從青海省水利廳了解到,今年以來,青海水利部門狠抓項目謀劃、加快工程建設、強化行業服務,著力推進水利改革發展取得新成效,上半年共落實各類水利投資41.86億元。 [詳細] -
保護生態如文火熬粥
生態保護是一項係統工程,與科學治理、百姓觀念、基礎設施建設、城市管理等都有千絲萬縷的關係,很難很快見效,需要文火熬粥“慢功夫”。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