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生態

祁連山南麓雲物理梯度觀測試驗場正式建成

發布時間:2021-08-23 15:58: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祁連山南麓雲(yun) 物理梯度觀測試驗場正式建成
圖為(wei) 建成後的祁連山南麓雲(yun) 物理梯度觀測試驗場。 韓輝邦 攝

  “通過多日的調試,祁連山南麓雲(yun) 物理梯度觀測試驗場正式建成。”青海省氣象災害防禦技術中心高級工程師韓輝邦23日上午對外表示。

  祁連山是中國西部重要生態安全屏障,是黃河流域重要水源產(chan) 流地,此間地貌涵蓋高山、冰川、森林、草原等,海拔介於(yu) 2000米至5000米,是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優(you) 先區域。

  韓輝邦介紹,該觀測試驗場位於(yu) 祁連山南麓腹地青海省祁連縣葫蘆溝流域,同時也是祁連山“十一冰川”所在地,觀測實驗場以三維超聲風速觀測為(wei) 主,三維超聲風速儀(yi) 采用聲學脈衝(chong) 測量模式,可實時測量水平和垂直風的湍流脈動,輸出三維正交風速和超聲溫度,最大輸出頻率可高達100赫茲(zi) 。同時配合大氣溫濕度、氣壓及雨量觀測,在祁連山南麓海拔3000至4200米高度區間,共布設5個(ge) 梯度觀測點。

  “觀測場投運後,能夠有效監測流域內(nei) 實時高頻三維風場、溫濕度及雨量變化,掌握大氣風場及熱力場變化特征,可為(wei) 揭示祁連山南麓地形雲(yun) 發展熱力過程、提高地麵人工增雨作業(ye) 效率等人影關(guan) 鍵技術研究提供數據支撐,進一步提高祁連山區人影觀測試驗水平,提升人影科技支撐能力。”韓輝邦說。

  韓輝邦表示,梯度觀測場是祁連山人工影響天氣觀測試驗場建設的重要部分,青海省氣象災害防禦技術中心自2019年起開展人工影像天氣觀測試驗體(ti) 係建設以來,不僅(jin) 提高了人工影響天氣觀測試驗技術在生態修複和防災減災領域的應用水平,還逐步形成了能夠支持高原大氣物理研究的觀測試驗能力。

(責編: 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