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生態

戈壁灘上的護林員:以前風吹睜不開眼,現在滿眼皆綠色

發布時間:2021-08-24 14:49: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戈壁灘上的護林員:以前風吹睜不開眼,現在滿眼皆綠色
圖為(wei) 金昌市區環城防護林的護林員巡查樹木。 史靜靜 攝

  曾常年飽受風沙侵害甘肅金昌周邊的荒蕪已被鬱鬱蔥蔥的綠木覆蓋,與(yu) 遠處的祁連山脈交錯成景。這裏有一群護林員,數年如一日用腳步丈量樹木,用責任守護生態。

  8月,置身於(yu) 金昌環城防護林的綠色長廊,感受到陣陣清涼。56歲護林員高佩林扛著鐵鍬走向林間深處,他和小組的6個(ge) 人每天24小時輪班巡護1800畝(mu) ,栽有10萬(wan) 株林木的轄區防護林。

  金昌市地處祁連山北麓、騰格裏沙漠和巴丹吉林沙漠南緣,生態環境相對脆弱,備受風沙困擾。為(wei) 此,當地實施環城防護林工程,改善市區生態環境。

  “環城防護林建成前,這裏是大片荒灘,風沙來時吹得睜不開眼。”高佩林記得,風沙過後,臉上會(hui) 留下一層黑灰。


圖為(wei) 護林員清理雜草。 史靜靜 攝

  沙石遍地的荒灘上種樹不容易,守護更不易。高佩林每天在他負責的林區巡查一趟要走2萬(wan) 多步,長年累月地在山林中行走,高佩林臉曬得黝黑,鞋邊總是沾著洗不淨的泥土。

  高佩林還負責病蟲害防治、割草灌溉、林區防火、植樹造林的工作。最難的是給上萬(wan) 株樹引水澆灌。“水一定要澆透,尤其夜間灌溉,晚上就不能睡覺,要每隔2、3個(ge) 小時觀察樹木是否水澆足。水分被樹木吸收後,才能給另外的樹灌溉”。

  管護樹木需要護林員一年365天的堅守。高佩林好幾個(ge) 除夕夜都在林區度過。“管護林區24小時不能離人。逢年過節是最擔心的時候,容易有火種,絲(si) 毫馬虎不得”。

  記者跟隨護林員走在蔥鬱的樹林中間,高佩林不時停下腳步觀察樹木病蟲災害,他看樹像看管自家孩子一樣,隨時嗬護著樹木的生長情況。

  “由國槐、胡楊、紅柳等各類林木組成的環城防護林帶不僅(jin) 抵禦風沙,還漸漸成為(wei) 市民新的旅遊景點。”長年在防護林工作的護林員張若會(hui) ,同樣見證了林區的變化。

  張若會(hui) 每天早上6點到林場巡護,不管春夏秋冬,日曬雨淋,多年來與(yu) 樹木為(wei) 伴。“看到以前手腕粗的小樹苗越來越茁壯,心裏由衷欣慰。”他說。

  據了解,金昌市區環城防護林工程先後實施了綠色長廊(一期、二期、三期)工程、東(dong) 環路綠化工程等造林工程。各方堅持不懈努力,共開挖植樹溝900多公裏,栽植各類苗木400多萬(wan) 株。

  通過“高佩林們(men) ”的努力,金昌市區北部綠色長廊管理站(金昌市環城防護林保護站原名稱)先後被甘肅省政府授予“甘肅綠化模範單位”“全國綠化先進單位”。

  如今,隨著金昌市區環城防護林體(ti) 係日趨完善,一道綠色防護林在戈壁灘上建成,不僅(jin) 有效抵禦了風沙侵襲,也為(wei) 市區“添綠增綠”,同時水資源利用率大幅提升,形成良性生態循環。近十年間,金昌接連獲得了“國家園林城市”“國家衛生城市”等稱號。

(責編: 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