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生態

青藏高原李屬植物研究有新進展

發布時間:2021-08-25 10:19:00來源: 西藏商報

  近日,西藏自治區農(nong) 牧科學院和華中農(nong) 業(ye) 大學的研究團隊,在海拔2067米至4498米的喜馬拉雅山脈附近搜集了377份光核桃及西藏李屬資源材料後,揭示了SINE(短分散重複序列)型轉座子在促進積累適應逆境的黃酮代謝物的重要作用,為(wei) 理解多年生木本果樹適應高海拔的遺傳(chuan) 基礎提供了新認識。

  記者了解到,該團隊在喜馬拉雅山脈附近連續進行了十餘(yu) 年的野外資源考察,係統收集了西藏分布的桃、梅、杏和李等李屬植物。一項基於(yu) 光核桃的最新研究揭示了青藏高原李屬物種適應高海拔地區的遺傳(chuan) 基礎,為(wei) 研究青藏高原地區植物起源和高海拔適應性提供了重要依據。

  西藏自治區農(nong) 科院研究員曾秀麗(li) 介紹, 青藏高原地理位置特殊,氣候環境獨特,同時也蘊藏著大量特色鮮明的種質資源,尤其是喜馬拉雅山脈植物的起源和高海拔適應性一直都是業(ye) 界普遍關(guan) 注的科學問題,但是受限於(yu) 交通條件和極端的高原環境等影響,科研人員對大規模自然分布於(yu) 青藏高原的多年生木本果樹適應高海拔遺傳(chuan) 基礎還知之甚少。

  “光核桃,又名西藏桃,主要分布在西藏,是世界上海拔最高、能在野外開花結實的多年生木本經濟作物之一,是桃的活化石。光核桃壽命(100年至1000年)顯著高於(yu) 栽培桃(20年至30年),具有很強的耐寒、耐旱和抗病等優(you) 良特性。”華中農(nong) 業(ye) 大學教授徐強說,“研究青藏高原光核桃的基因組,可以幫助科研人員研究西藏李屬植物對青藏高原惡劣環境的適應性。”

  據介紹,該研究獲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西藏自治區財政專(zhuan) 項資金項目、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研究項目、博士後科學基金和博新計劃的項目資金資助。該研究的前期資源考察獲得了自治區科技廳自然基金和重點研發等項目的資助,相關(guan) 成果近日發表在國際期刊《當代生物學》上。

(責編: 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