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生態

“極度瀕危”物種巧家五針鬆種群規模大幅增加

發布時間:2021-08-25 15:43:00來源: 人民網

  據雲(yun) 南藥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消息,通過多年努力,僅(jin) 存於(yu) 雲(yun) 南省巧家縣的極小種群物種巧家五針鬆種群規模得到大幅增加,滅絕風險大大降低。近日,雲(yun) 南藥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科研所工作人員來到人工繁育移植點對巧家五針鬆的回歸工作展開監測。

  據介紹,巧家五針鬆是國家一級保護植物,1990年首次發現時,僅(jin) 有34株野生植株,分布於(yu) 雲(yun) 南省昭通市巧家縣一個(ge) 海拔2000米左右的山坳中,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評估為(wei) “極度瀕危”物種,被列為(wei) 全球100種最瀕危物種之一,同時被國家和雲(yun) 南省列為(wei) 優(you) 先保護的極小種群野生植物。研究顯示,巧家五針鬆種群數量過少,遺傳(chuan) 多樣性較低,在自然群落中競爭(zheng) 力較弱,加上分布範圍狹窄,一旦發生火災等災害,自然滅絕風險極高。

  自1990年巧家五針鬆被發現以來,巧家縣、雲(yun) 南藥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等單位實施多個(ge) 保護項目,通過野外種子采集、種子萌發實驗、幼苗栽培等過程,實施近地移植、遷地移植,對其進行科學研究和搶救性保護。

  經過多年的努力,巧家五針鬆野生個(ge) 體(ti) 已全部編號,並進行了單株GPS定位,實現生長發育情況和植被群落長期監測。截至目前,累計實現人工繁育近7000株,保存幼苗幼樹5000餘(yu) 株,其中繁育移植存活3000餘(yu) 株,分布於(yu) 巧家、昆明、楚雄、大理等不同生境地,另有2000餘(yu) 株幼苗保存於(yu) 苗圃。8月10日,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科研人員在昆明植物園內(nei) 發現巧家五針鬆首次結實,這標誌著巧家五針鬆在昆明植物園的遷地保護初步成功。

  雲(yun) 南藥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科研所工作人員張天璧介紹,他們(men) 監測主要是對巧家五針鬆的樹高、樹冠、掛果率、胸徑、基徑等生長情況進行監測,通過兩(liang) 年一監測的數據來分析它的生長、健康狀況,“經過這些年的監測數據,我們(men) 發現巧家五針鬆人工繁育移栽的存活率在70%左右。下一步,我們(men) 將在巧家縣增加兩(liang) 個(ge) 移植點,讓巧家五針鬆的種群數量達到一定的規模,確保這個(ge) 物種不會(hui) 消失。”

(責編: 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