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決築牢祁連山南麓生態安全屏障
錦繡祁連。脫興(xing) 福 攝
祁連山,造就和孕育了冰川、河流與(yu) 綠洲,發源於(yu) 此的黑河、石羊河、疏勒河養(yang) 育著河西走廊,是青海省“五大生態板塊”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青海打造全國乃至國際生態文明高地中發揮著重要且不可替代的作用。
站在“十四五”開局之年,全省上下牢記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青海考察時強調的“要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切實保護好地球第三極生態”的殷切囑托,衡量生態地位、著眼國內(nei) 國際、深化省情定位,始終心懷“國之大者”,堅決(jue) 築牢祁連山南麓生態安全屏障。
構建祁連山
生態保護新格局
2017年,祁連山國家公園體(ti) 製試點啟動,青海省成為(wei) 試點省份之一,必須堅決(jue) 扛起築牢國家生態安全屏障的政治責任,紮紮實實守護好祁連山生態環境。
如今祁連山(青海片區)國家公園體(ti) 製試點順利通過評估驗收,步入設園的關(guan) 鍵階段。得益於(yu) 國家公園體(ti) 製試點的紮實推進,珍貴的動植物資源被更好地保護,廣大群眾(zhong) 生產(chan) 生活方式得以改善,傳(chuan) 統的粗放式農(nong) 牧業(ye) 向著高效集約轉型,生態教育效益凸顯引導更多人加入生態環保行列。
幾年來,青海省堅持以“生態保護、生態科研、生態文化”三大高地建設為(wei) 統領,穩步推進國家公園體(ti) 製機製改革創新。到目前已建成40個(ge) 具有集自然資源管理、執法巡護、科研調查、宣傳(chuan) 展示、社區共管等功能為(wei) 一體(ti) 的現代化標準化管護站,建立2個(ge) 生態係統定位監測站,並統籌實施了大數據中心、野生動物繁育救護中心、展陳中心等基礎設施建設,基礎設施建設能力不斷夯實。
因地製宜探索建立“村兩(liang) 委+”社區參與(yu) 共建共管共享機製,從(cong) 理念提出到目前工作的持續深入推進,已充分調動起社區群眾(zhong) 保護生態環境的積極性,讓他們(men) 成為(wei) 守護祁連山的重要保護力量,越來越多的人關(guan) 注、參與(yu) 、保護祁連山生態環境,共同推動國家公園建設。
率先完成1749塊界碑、界樁及標識牌設置工作,持續深入開展省州縣三級森林公安巡護執法專(zhuan) 項行動,青甘兩(liang) 省交界區域聯防管控機製得到進一步加強和提升,綜合執法機製建立健全。
如今的祁連山國家公園內(nei) ,逐步形成了設立一套機構、建立綜合執法和“村兩(liang) 委”兩(liang) 項機製,著力構建規劃體(ti) 係、科研監測體(ti) 係、社會(hui) 參與(yu) 體(ti) 係、保護管理體(ti) 係、自然教育體(ti) 係、基礎保障體(ti) 係、信息化管控體(ti) 係、誌願服務體(ti) 係、宣教培訓體(ti) 係九大支撐體(ti) 係的工作格局。這裏曾監測到五隻雪豹、六隻兔猻、五隻荒漠貓同框畫麵。
係統治理整體(ti) 保護
守護祁連山
如今的祁連山,冰川、雪山、河流、林海等生態景觀使其成為(wei) 植被資源富集的地區;雪豹、荒漠貓、兔猻、豺等物種頻頻出現使這裏成為(wei) 珍稀野生動物棲息繁衍的樂(le) 園;冠以生態之名的畜牧業(ye) 、旅遊等產(chan) 業(ye) 著力調結構,產(chan) 業(ye) 鏈條縱深推進……山上山下,生態生產(chan) 生活良性循環、共贏發展。
這一切,印證了青海踐行“兩(liang) 山”理念的堅定決(jue) 心,是省委省政府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係統治理,紮實推進祁連山生態環境綜合治理的有力作為(wei) 。
在青海省啟動實施祁連山區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複試點項目,作為(wei) 全國先期啟動的五個(ge) 試點之一,以實現“三個(ge) 全覆蓋、五個(ge) 生態修複示範點”為(wei) 目標,加快構建覆蓋祁連山區的生態環境監測體(ti) 係,紮實推進生態紅線、生態監測評估等重點任務。截至去年,49項重點工程已全部啟動實施,完成驗收20多項。
海北藏族自治州祁連縣係統實施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複試點項目,涉及縣城周邊農(nong) 村生活環境整治、水源地保護、礦山生態修複、地質災害、生態農(nong) 牧業(ye) 循環旅遊觀光,堅決(jue) 扛起了築牢國家生態安全屏障的政治責任。
在此過程中,青海省從(cong) 構建生態格局、提升水源涵養(yang) 功能、提高生物多樣性和物種豐(feng) 富度、強化生態環境和自然資源等方麵進一步強化了生態監管能力,實施了三河源生態綜合治理、一體(ti) 化生態環境監測體(ti) 係建設、生態保護紅線勘界定標、生態環境狀況本底監測與(yu) 調查評估以及生態製度創新等項目,建立了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生態保護修複新機製,積極探索祁連山區生態文明建設新模式,形成了“青海經驗”。
可以說,推進祁連山區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複試點項目,已經實現了從(cong) 項目到效益的轉化,祁連山區的山水萬(wan) 物、草木生靈得到係統治理、嚴(yan) 格保護,且通過對山水林田湖草等不同自然單元的修複治理保護,生態環境得以更好保護,生態環保基礎設施進一步完善,發揮並不斷擴大生態環保效應,廣大群眾(zhong) 的生產(chan) 生活方式也在發生著變化,源於(yu) 優(you) 美生態環境的幸福感獲得感滿滿。
紮實推進祁連山
生態環境綜合治理
祁連山曆來在人們(men) 的印象中都是一個(ge) 美麗(li) 的地方,遠處的雪山冷峻陽剛,山間河流洶湧澎湃,山上雲(yun) 杉翠綠挺拔,山下草原一望無垠,這就是人們(men) 對祁連山的第一印象。從(cong) 眼前之景再去深看祁連山,祁連山不僅(jin) 是“中國西部”的生態安全屏障,更是國家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和位於(yu) 青海省南部的三江源有著同等重要的作用。築牢祁連山南麓生態屏障是當務之急,也是未來發展之需。
一直以來,青海省係統實施祁連山生態保護綜合治理工程,重點實施林地、草地、濕地保護和建設、水土保持、冰川環境保護、生態保護支撐和科技支撐等治理工程,開展林地、草地、濕地保護和建設,冰川環境、水土保持、生態保護支撐等工程,使祁連山生態係統得到有效保護,水源涵養(yang) 功能逐步恢複,生物多樣性保護水平提高。
2020年,青海省實施《木裏礦區以及祁連山南麓青海片區生態環境綜合整治三年行動方案》,以兩(liang) 月見型打基礎、當年建製強保障、兩(liang) 年見綠出形象、三年見效成公園為(wei) 目標推進各項工作。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期間省委省政府領導多次深入祁連山南麓青海片區開展精準調研,多次組織召開協調會(hui) ,聚焦目標再細化,落實工作再部署。省相關(guan) 地區和部門肩負起政治責任、主體(ti) 責任,通過一係列舉(ju) 措推動工作落細落實,生態環境綜合整治工作正有條不紊、深入推進。
海東(dong) 市科學製定整治措施,一礦一企定方案,一斑一點抓落實,目前整改工作取得了階段性明顯成效,綠色轉型發展邁出堅實步伐;祁連縣聚焦生態環境重點領域、關(guan) 鍵問題和薄弱環節,攻難點、治痛點、除盲點,紮實推進生態環境深度整治工作……
“守護好祁連山南麓生態安全屏障至關(guan) 重要”,全省形成共識,必須不遺餘(yu) 力、以實際行動展現擔當作為(wei) ,全力以赴,使良好的生態環境成為(wei) 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時評:新時代的塞罕壩,描繪新時代綠色傳奇
8月23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河北省塞罕壩機械林場月亮山,察看林場自然風貌,聽取河北統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係統治理和林場管護情況介紹。[詳細] -
雲南壯鄉三代護林員傳承生態保護精神
清晨,90後護林員陸廷春穿上森林防火服,帶上背式吹風機滅火器、滅火掃把等工具,開始一天的巡山工作。“這一趟步行來回至少七八個小時。”陸廷春說。[詳細] -
“極度瀕危”物種巧家五針鬆種群規模大幅增加
據雲南藥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消息,通過多年努力,僅存於雲南省巧家縣的極小種群物種巧家五針鬆種群規模得到大幅增加,滅絕風險大大降低。[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