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生態

中央生態環保督察組深入阿壩若爾蓋大草原 最關心的是這兩件事

發布時間:2021-09-08 09:58:00來源: 四川日報


若爾蓋花湖濕地。四川日報全媒體(ti) 記者 付真卿 攝

  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若爾蓋是長江、黃河上遊重要的水源涵養(yang) 區,是“中華水塔”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全國生態安全大局中占有舉(ju) 足輕重的地位。然而,若爾蓋地處青藏高原東(dong) 部,屬高寒生態脆弱區,受全球氣候變化等自然因素和人為(wei) 幹擾等生物因素影響,全縣草原沙化、濕地萎縮情況令人擔憂。9月2日,中央第五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前往若爾蓋縣,對當地草原治沙和濕地修複情況開展調研督察。

  草原治沙 首次迎來曆史性拐點

  9月2日上午,督察組一行前往位於(yu) 若爾蓋縣轄曼鎮西倉(cang) 村的一處治沙點。車子沿高原公路前行不一會(hui) ,拐下一條小路,再往前行駛幾百米便到了。眼前是一片層層疊疊的山丘,山丘上滿是黃綠相間的雜草,一簇簇高山紅柳長勢茂密。若不是地上一塊塊用紅柳枝條編織而成的沙障,這裏看上去跟其他草原並無太大差別。

  但當看到幾年前同一地方的幾張照片時,著實令人吃驚。照片裏幾乎看不到綠色,滿眼都是黃沙荒漠。

  “這裏以前是一片流動沙漠。”若爾蓋縣林草局相關(guan) 負責人介紹,上世紀90年代以來,受到多種因素影響,若爾蓋縣草原沙化形勢嚴(yan) 峻。全國第五次沙化土地監測結果顯示,截至2014年,全縣沙化土地麵積達到120.46萬(wan) 畝(mu) ,占全縣草原麵積的9.9%。草原治沙,一直是若爾蓋全縣幹部群眾(zhong) 的頭等大事。特別是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隨著川西北生態示範區的建設以及中央生態環保督察組的多次關(guan) 注,若爾蓋草原治沙迎來新轉機。

  “我們(men) 高度重視對草原沙化的治理,截至2020年底,已累計投入資金4.1億(yi) 元。”若爾蓋縣縣長餘(yu) 開勇介紹,近年來,若爾蓋縣先後實施了省級財政林業(ye) 生態保護恢複川西北防沙治沙、川西高原生態脆弱區綜合治理等項目,治理各類沙化土地45.67萬(wan) 畝(mu) 。

  在現場,督察組對當地治沙的具體(ti) 方法和長效管護非常關(guan) 心。在多年與(yu) 沙“鬥爭(zheng) ”的過程中,若爾蓋縣逐步總結出行之有效的經驗做法,對於(yu) 流動、半固定、中度固定等不同類型的沙地采用了不同的治理模式。特別是針對對草原危害最大的流動沙地,治沙人員采取“沙障+植灌+種草+施肥+圍欄封禁+連續管護”治理模式,以達到阻風固沙、恢複植被目的。

  經過持續多年不懈努力,若爾蓋縣的草原沙化治理迎來曆史性拐點。2019年,全國第六次沙化土地監測初步報告顯示,若爾蓋縣沙化土地麵積為(wei) 108.88萬(wan) 畝(mu) ,比2014年減少11.58萬(wan) 畝(mu) ,沙化年遞增率首次出現可喜的負增長,由2014年的5.32%下降為(wei) -1.36%。沙化土地可防可治,呈現出“總體(ti) 好轉、局部可控”良好趨勢。

  通過“一年阻風固沙,兩(liang) 年植被恢複,三年苗木成活,五年灌草結合”的治理措施,若爾蓋縣有效遏製住了土地沙化趨勢,減少了水土流失,提升了水源涵養(yang) 能力,增強了草原濕地生態係統穩定性。

  花湖蝶變 築牢黃河天然蓄水池

  若爾蓋除了有全國第二大草原,還有全國麵積最大、分布集中的泥炭沼澤區——若爾蓋濕地。其中,最負盛名的無疑是花湖生態旅遊區,這裏享有“最美高原濕地”“中國黑頸鶴之鄉(xiang) ”美譽。9月3日下午,督察組一行來到花湖,對當地的濕地修複和保護情況進行調研督察。

  花湖地處若爾蓋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國家4A級旅遊區。2017年,中央和省生態環保督察反饋了花湖景區生態保護與(yu) 旅遊開發相關(guan) 問題。若爾蓋縣高度重視、立行立改,堅決(jue) 貫徹中央、省、州生態文明決(jue) 策部署,積極推進花湖生態環保問題整改工作。

  在現場,督察組一行沿著新建的木質棧道進入花湖。沿途,清澈見底的湖水中魚兒(er) 嬉遊,成群的野鴨悠閑劃水,一派生機盎然。與(yu) 過去相比,花湖內(nei) 的人造景觀設施明顯減少了,新建棧道也比過去更短、更高、更窄,最大限度地將空間留給自然濕地。

  餘(yu) 開勇介紹,在全麵摸清花湖景區問題現狀基礎上,若爾蓋縣製定完善整改方案,以最強決(jue) 心、最快速度,於(yu) 2017年5月至10月組織公司,全麵拆除了花湖濕地緩衝(chong) 區內(nei) 的木質棧道、觀景平台、休息亭、生態廁所等旅遊設施14176.49平方米,讓花湖景區徹底退出保護區緩衝(chong) 區。同時,投資1.05億(yi) 元實施花湖濕地保護區取土點及便道植被恢複、花湖濕地生態恢複、牧家樂(le) 遺留地植被恢複等9個(ge) 生態工程。2018年,若爾蓋縣投資1.08億(yi) 元,在保護區實驗區內(nei) 實施若爾蓋濕地科普教育基地、花湖旅遊基礎設施等項目,積極推進濕地保護與(yu) 生態旅遊互促並重。

  通過一係列的治理措施,花湖迎來蝶變。濕地水域麵積年年遞增,擴大至650公頃,892公頃湖泊周邊半沼澤和幹沼澤得以恢複,區域內(nei) 的黑頸鶴從(cong) 原有的407隻增加到1000隻左右。更重要的是,作為(wei) 黃河上遊重要的水源涵養(yang) 地,花湖每年為(wei) 黃河補水量達44億(yi) 立方米左右,占黃河多年平均天然徑流量7.58%,成為(wei) 名副其實的黃河天然蓄水池。

  對於(yu) 若爾蓋縣草原治沙和花湖濕地保護的成效與(yu) 經驗,中央生態環保督察組給予了充分肯定。同時,督察組就治沙經驗推廣、實現草畜平衡、濕地保護可持續等方麵工作提出建議,指出下一步還要持續強化濕地修複、治沙保水等工作,嚴(yan) 守生態紅線,在加強生態保護前提下科學利用,鞏固問題整改成效,總結推廣先進經驗,聚焦源頭、著眼長遠、久久為(wei) 功,不斷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築牢長江黃河上遊生態屏障。

(責編: 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