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生態

雲南納帕海生態效益補償顯成效 今年共監測到鳥類55種4770隻

發布時間:2021-09-14 10:00:00來源: 人民網

納帕海成為(wei) 鳥類遷徙停留地。呂昊辰攝
納帕海成為(wei) 鳥類遷徙停留地。呂昊辰 攝

  9月11日,COP15雲(yun) 南生物多樣性主題采訪行——“賞味春城·探秘香格裏拉”主題采訪活動來到迪慶藏族自治州,探訪納帕海省級自然保護區的生物多樣性。今年7月,納帕海共監測到鳥類55種4770隻,其中骨頂雞、牛背鷺、白鷺等數量居多。

  納帕海省級自然保護區管護局副局長餘(yu) 建軍(jun) 介紹,近年來,納帕海管護局在開展巡護、監測、科普宣教等日常管護工作的基礎上,通過社區共管引導村民直接參與(yu) 濕地保護,同時結合保護恢複性項目的實施,以及濕地生態效益補償(chang) 項目的開展,濕地保護取得了一定成效。據悉,2016年,納帕海啟動國際重要濕地生態效益補償(chang) 項目,項目至今投入3600萬(wan) 元,對周邊村民實施生態效益補償(chang) ,濕地每畝(mu) 每年補償(chang) 280元,耕地每畝(mu) 每年補償(chang) 1500元,恢複濕地麵積近666公頃。

  隨著納帕海生態環境的不斷改善,近年來,納帕海越冬候鳥種群及數量逐年增多,重點保護對象黑頸鶴數量逐年穩定增加,黑頸鶴從(cong) 1984年的61隻增長至320隻左右。重點保護對象黑鸛2004年記錄數量為(wei) 60餘(yu) 隻,2020年11月黑鸛遷徙數達416隻。目前,納帕海已成為(wei) 國內(nei) 黑鸛種群最大、最集中、最為(wei) 重要的越冬地和遷徙停歇地。度夏留鳥的種群及數量逐年遞增,骨頂雞等候鳥在納帕海繁殖成為(wei) 留鳥。2019年,納帕海首次出現數量眾(zhong) 多的度夏鳥類,其中小白鷺及牛背鷺六百多隻。2020年,納帕海度夏鳥類數量達2000餘(yu) 隻。

納帕海濕地。呂昊辰攝
納帕海濕地。呂昊辰 攝

納帕海濕地風景。呂昊辰攝
納帕海濕地風景。呂昊辰 攝

納帕海濕地風景。呂昊辰攝
納帕海濕地風景。呂昊辰 攝

納帕海濕地內(nei) 遷徙停留的鳥。呂昊辰攝
納帕海濕地內(nei) 遷徙停留的鳥。呂昊辰 攝

(責編: 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