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公黨中央赴青海調研生態文明建設
圖為(wei) 青海省副省長劉濤在座談會(hui) 上講話。 潘雨潔 攝
“在調研中,我們(men) 看到青海對生態文明建設的高度重視,我認為(wei) 應持續推進生態環境整治修複與(yu) 保護,加強生態安全科學研究,探索‘雙碳’實現路徑,構建綠色、低碳、循環經濟體(ti) 係,同時補齊碳匯短板。”10日,全國人大常委會(hui) 委員、全國人大華僑(qiao) 委員會(hui) 副主任委員、致公黨(dang) 中央副主席曹鴻鳴表示。
圖為(wei) 全國人大常委會(hui) 委員、全國人大華僑(qiao) 委員會(hui) 副主任委員、致公黨(dang) 中央副主席曹鴻鳴講話。 潘雨潔 攝
9月6日至10日,致公黨(dang) 中央赴青海開展“加強青藏高原生態文明建設,積極應對氣候變化”專(zhuan) 題調研。10日,座談會(hui) 在青海省西寧市舉(ju) 辦,致公黨(dang) 赴青海調研專(zhuan) 家及青海省委省政府、省委統戰部,省發展改革、衛生健康、生態環境、自然資源、氣象、水利、林草、應急等相關(guan) 部門負責人參加。
青海省副省長劉濤介紹,近年來,青海省健全完善生態文明製度體(ti) 係,優(you) 化國土空間開發格局,推進生態環境綜合治理,創新開展國家公園示範省建設,構築生態安全屏障,構建綠色產(chan) 業(ye) 體(ti) 係,目前已初步形成“雙碳”政策體(ti) 係清單,以相關(guan) 方案和規劃編製推進降碳減排。
圖為(wei) 座談會(hui) 現場。 潘雨潔 攝
“但同時,我們(men) 缺乏生態補償(chang) 綜合性法規政策、吸引社會(hui) 資本參與(yu) 生態保護和綜合治理能力不足、科研攻關(guan) 能力相對薄弱,”劉濤表示,“雖然青海草原、濕地、森林、荒漠等碳匯潛力巨大,但對重要生態係統的碳匯計量標準和方法學研究尚不足,冶金、化工、建材等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調整結構、推進節能減碳任務緊迫艱巨。”
會(hui) 上,青海省發改委、衛健委、生態環境廳、自然資源廳、氣象局、三江源國家公園管理局等負責人依次與(yu) 致公黨(dang) 調研專(zhuan) 家展開交流。
圖為(wei) 座談會(hui) 現場。 潘雨潔 攝
曹鴻鳴建議,青海應建立高原生態氣候數據庫和氣候風險預警係統,健全青藏高原大氣、冰川、積雪、凍土、湖泊、林草等多圈層綜合立體(ti) 觀測網絡,建立係統化的青藏高原生物多樣性監測體(ti) 係。
“青海共和的光伏產(chan) 業(ye) 園讓我們(men) 印象深刻,”曹鴻鳴說,青海是生態大省、資源富省,要繼續大力發展風光水電清潔能源,以科技為(wei) 支撐,做大做強上下遊產(chan) 業(ye) 鏈,探索創新引領、水光互補、協調發展的新路子。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青海新發現文化旅遊資源2955處
此次資源普查取得的成果和資料將為地方“十四五”旅遊、生態旅遊、全域旅遊及鄉村旅遊等規劃編製和旅遊景區(點)、旅遊路線打造等方麵提供了資料支撐,助力了地方文旅事業發展。[詳細] -
青海木裏礦區監測體係:礦區環境質量穩定
青海省生態環境廳13日向中新社記者透露,2020年8月以來,青海省生態環境廳組織省生態環境監測中心按年度對木裏礦區開展環境質量監測,監測結果表明,木裏礦區環境質量穩定。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