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生態

西藏那曲市巴青縣拉布阿塘村牧民朝嘉:在海拔四千米牧區植樹的爺爺

發布時間:2021-09-16 09:22:00來源: 西藏日報

  造林即造福,栽樹即栽富。

  西藏那曲市巴青縣雜色鎮拉布阿塘村有一位“植樹爺爺”,在海拔4000多米的高寒地區堅持不懈地種樹,硬是種出了一片園林,他就是72歲的朝嘉。

  朝嘉是土生土長的牧民。由於(yu) 草地退化等原因,他從(cong) 小就懷揣著一個(ge) 夢想:通過植樹造林來美化家園,整治黑土灘。

  2002年,從(cong) 拉布阿塘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職位退下來的朝嘉,在自家周圍的3餘(yu) 畝(mu) 黑土灘上開始了植樹“征程”。針對高寒地區環境,他查閱了大量專(zhuan) 業(ye) 書(shu) 籍,摸索出了一套符合巴青地質特點的種樹策略,十幾年過去了,曾經的無樹地帶有了一片綠意。為(wei) 了改善環境,治理黑土灘,朝嘉不惜把自己的積蓄都投入到綠化上。

  “看著自己種下的樹一天天長大,周圍環境一天天變好,我就興(xing) 奮不已!”朝嘉說。

  朝嘉膝下無兒(er) 無女,身邊也無人陪伴照料。隨著年齡增長,朝嘉越發感到行動不便,但他還是放棄了去縣城養(yang) 老院安度晚年的機會(hui) ,堅持留守在村裏,繼續植樹綠化。

  為(wei) 了合理利用院內(nei) 麵積,朝嘉建造了兩(liang) 個(ge) 小型溫室棚,棚內(nei) 種植了白菜、青椒、西紅柿等蔬菜。

  “種植的蔬菜不僅(jin) 可以自己吃,餘(yu) 下的還能賣出去掙點生活費,我對現在的生活很滿意。” 朝嘉笑道,“我還試種了蘋果樹,可是蘋果樹結不出果,但我不會(hui) 放棄,還要再嚐試更多的辦法。”

  “這是我的‘玖木園林’。”朝嘉指著自家的院子介紹道,以前這附近沙化嚴(yan) 重,經過多年整土種樹才有了現在的模樣。在朝嘉的帶領下,拉布阿塘村的村貌也在逐漸發生變化。

  道路兩(liang) 側(ce) 、庭院中間、房前屋後都種了樹木,村莊有了不一樣的景色。朝嘉的樹苗不僅(jin) 在雜色鎮深受歡迎,在縣城和市區也有不少客戶。他說,以前村裏沒人種綠植,現在除了三戶棄牧搬遷戶,其餘(yu) 都種上了以柳樹為(wei) 主的綠植。

(責編: 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