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熊貓國家公園內生物多樣性保護成效顯著
12日舉(ju) 行的《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hui) 傳(chuan) 來消息,我國正式設立首批五個(ge) 國家公園,其中包括大熊貓國家公園。近幾年,通過保護旗艦物種大熊貓,國家公園內(nei) 的生物多樣性得到充分體(ti) 現。
2017年,大熊貓國家公園體(ti) 製試點工作全麵啟動。試點區域涉及四川、陝西、甘肅三省。其中四川片區麵積逾2萬(wan) 平方公裏,有野生大熊貓1200餘(yu) 隻,其麵積和野生大熊貓數量均占大熊貓國家公園的四分之三左右。
“大熊貓國家公園覆蓋了大熊貓分布區內(nei) 的大麵積棲息地與(yu) 潛在棲息地。我們(men) 通過機構整合、體(ti) 製創新等途徑,在整合原有各類保護地的基礎上,努力維護一個(ge) 範圍更大、完整性更強的生態平衡,讓大熊貓更好棲息、生存和繁衍。”大熊貓國家公園管理局局長向可文說。
據了解,試點以來,大熊貓國家公園的野生大熊貓種群數量穩定,大熊貓棲息地麵積擴大、連通性增強。
行業(ye) 人士認為(wei) ,保護旗艦物種大熊貓,相當於(yu) 撐起了一把“生態保護傘(san) ”。近幾年,發揮大熊貓作為(wei) 旗艦物種的“傘(san) 護效應”,大熊貓國家公園還協同保護金絲(si) 猴、雪豹、紅豆杉等8000多種伴生珍稀動植物。
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研究員李晟認為(wei) ,保護大熊貓的意義(yi) 早已不止於(yu) 保護大熊貓本身,大熊貓國家公園從(cong) 保護管理到生態係統治理,從(cong) 增進民生福祉到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以複壯野生大熊貓種群,實現整體(ti) 保護。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中國多種瀕危野生動物持續下降態勢基本扭轉並實現恢複
中國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副局長李春良8日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通過實施極度瀕危野生動物保護、嚴厲打擊非法貿易等措施。[詳細] -
綜述:保護生物多樣性的“中國案例”獲多國生態專家點讚
從極度瀕危物種海南長臂猿喜添“新丁”,到雲南野生亞洲象群的北移經曆……近年來,中國在生物多樣性保護領域的暖心故事不斷湧現。[詳細] -
成都發現“水中大熊貓”桃花水母 初判為四川特有種
9月7日,網友“成都刀刀”告訴記者,5日下午四點左右,他帶著孩子在大觀堰生態公園附近的某小區外的池塘撈魚玩,無意間撈到了桃花水母。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