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孩子”成“不速之客” 三江源國家公園多策應對“人獸衝突”
“不速之客”往往不受歡迎。在青海省雜多縣,即便是熱情好客的牧民也因家中突然造訪的野生動物而生煩擾。
近日,記者跟隨“瀾湄萬(wan) 裏行”采訪團來到三江源國家公園瀾滄江源園區所在地雜多縣了解生態保護情況,“人獸(shou) 衝(chong) 突”話題受到關(guan) 注。
“棕熊闖入居民家中的現象時常發生,我們(men) 幾乎每天都收到好幾起報案。”三江源國家公園管理局瀾滄江源園區管委會(hui) 規劃財務部部長牟永紅向記者介紹,棕熊進入居民家中,往往吃掉酥油、炒麵、白糖等食物並破壞房屋,還會(hui) 襲擊牛羊群,造成不小的財產(chan) 損失,甚至偶爾還咬傷(shang) 人類。狼、雪豹等野生動物也有類似現象。
牟永紅介紹,人們(men) 試圖通過放鞭炮、播放音樂(le) 等方式驅趕棕熊,但時間久了棕熊也“學聰明了”,甚至連森林公安鳴槍警示也不再奏效。近些年來,發生在三江源國家公園的相關(guan) 新聞報道並不少見。
人類與(yu) 野生動物“狹路相逢”,可謂驚喜與(yu) 驚嚇並存。一方麵,這體(ti) 現了在大力保護下,當地生態環境持續向好,野生動物的種群數不斷擴大,生物多樣性顯著恢複。統計數據顯示,三江源區藏羚羊數量由上世紀80年代的不足2萬(wan) 隻恢複到如今的7萬(wan) 多隻,三江源核心區域雪豹頻現。另一方麵,此現象也為(wei) 當地居民的生產(chan) 生活甚至生命造成了實實在在的威脅。
“人獸(shou) 衝(chong) 突”頻發,有人爭(zheng) 論人與(yu) 野生動物孰輕孰重。但事實上,生態保護不是隻解決(jue) 如何保護的問題,而是如何處理好人與(yu) 環境的關(guan) 係。
人與(yu) 野生動物如何“睦鄰友好”?對此的探索和舉(ju) 措已有很多。新修訂《野生動物保護法》第十九條明確規定“因保護本法規定保護的野生動物,造成人員傷(shang) 亡、農(nong) 作物或者其他財產(chan) 損失的,由當地人民政府給予補償(chang) 。”早在2016年三江源國家公園體(ti) 製試點正式啟動時,開展野生動物傷(shang) 害補償(chang) 便是該試點的重要內(nei) 容。
牟永紅介紹,2019年雜多縣引入牲畜保險機製,由中央、省、縣財政共補貼85%,牧民支付15%。當地牧民家畜遭受狼、熊害或雪災致死可獲得相應賠償(chang) 。他也表示,“應對人獸(shou) 衝(chong) 突是生態保護中的難題,當地將持續與(yu) 科研機構等展開合作,不斷探索更優(you) 的解決(jue) 路徑。”
賠償(chang) 機製減少了牧民的損失,也提高了牧民保護野生動物的意願。此外,三江源國家公園管理局還通過特許經營的方式,將雪豹等野生動物從(cong) 安全隱患變為(wei) 當地民眾(zhong) 增加收入的特有資源。
三江源國家公園管理局瀾滄江源園區管委會(hui) 生態環境和自然資源管理局局長尼尕介紹,自特許經營項目實施以來,瀾滄江源園區先後接待98個(ge) 高端體(ti) 驗團,300餘(yu) 人走進雜多,累計為(wei) 園區牧民增加收入100餘(yu) 萬(wan) 元人民幣,民眾(zhong) 切實享受到了國家公園的生態紅利。
“牧民的收入增加了,自身素質也在不斷提高。一些從(cong) 事生態體(ti) 驗項目的牧民,甚至可以用簡單的英語進行溝通。”尼尕認為(wei) ,生態保護的關(guan) 鍵在於(yu) 尋求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生態保護與(yu) 民眾(zhong) 生計的良性互動,對此“將持續進行探索”。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三江源通天河流域 首次記錄到雪豹和金錢豹同域分布現象
10月13日,記者從玉樹藏族自治州相關部門獲悉,在位於通天河的哈秀鄉雲塔村首次記錄到了雪豹和金錢豹同域分布現象,填補了通天河流域雪豹和金錢豹同域分布的空白。 [詳細] -
守護“未來”——走進三江源②
往爐子裏添了幾塊牛糞,伴隨著一陣火星飛舞,火苗比原先燦爛了。吃完午飯的白瑪措毛坐在一旁的凳子上,輕聲唱著。這是四年前她到玉樹藏族自治州治多縣索加鄉寄宿小學上班時學會的第一首歌。[詳細] -
國家公園:有生命的國家寶藏
今天,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出席《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領導人峰會並發表主旨講話時宣布:中國正加快構建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係。[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