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維西:護生態留“國寶”旅遊業漸熱
圖為(wei) 生活在滇金絲(si) 猴國家公園響古箐村的滇金絲(si) 猴家庭。 餘(yu) 秀珍 攝
秋日,塔城鎮的稻田熟了,金黃稻浪在山穀間翻滾,小而別致的民宿散落村寨之中。遊客開窗,便是片片稻田、嫋嫋炊煙、重重茂林……好一幅悠閑的鄉(xiang) 野畫卷,在眼前徐徐展開。
位於(yu) 雲(yun) 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維西縣的塔城鎮,有著世外桃源般的景色,恬靜秀麗(li) 的氣質。曾經,塔城是一處幾乎被人們(men) 遺忘的小地方,不會(hui) 有遊客注意到這裏。直到滇金絲(si) 猴回歸塔城,遊客為(wei) 了看一眼“雪山精靈”,不遠千裏來到此地。漸漸地,塔城乃至維西的旅遊被滇金絲(si) 猴帶火了。
滇金絲(si) 猴麵龐酷似人樣,粉嫩的臉上長著紅紅的嘴唇,生活在雲(yun) 南、西藏、四川交界的雪山峻嶺之巔、冰川雪線附近的高寒原始森林之中,被稱為(wei) “雪山精靈”,也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過去,因為(wei) 人類狩獵、伐木,滇金絲(si) 猴數量急劇減少,難覓蹤跡。
圖為(wei) 維西縣塔城鎮。 繆超 攝
但這一切已成為(wei) 過去。在維西縣塔城鎮,有一個(ge) 滇金絲(si) 猴國家公園,因為(wei) 多年的保護措施,人們(men) 不再把滇金絲(si) 猴當成野味和皮草之源,而把它們(men) 視為(wei) 掌上明珠。漸漸地,滇金絲(si) 猴也把人類當成朋友,不再躲避,落落大方地展示英姿和倩影。
“維西縣自然生態稟賦優(you) 秀,但在很長一段時間內(nei) ,並未受到旅遊市場的青睞,滇金絲(si) 猴是維西唯一的一塊旅遊招牌。”雲(yun) 南康旅集團滇金絲(si) 猴國家公園經營有限公司總經理馮(feng) 建華告訴記者,“為(wei) 了樹立這塊旅遊招牌,我們(men) 公司一直為(wei) 護猴員發工資,大力保護和宣傳(chuan) 滇金絲(si) 猴,而公司的運行一直處於(yu) 虧(kui) 損狀態。”
自從(cong) 樹立起滇金絲(si) 猴的金字招牌,維西縣近年來重視補齊“吃、住、行、遊、購、娛”旅遊要素,提出立足生態優(you) 、自然美、文化積澱深厚的旅遊大環境,著力打造探秘、康體(ti) 養(yang) 生、鄉(xiang) 村文化、民俗體(ti) 驗、休閑度假的旅遊目的地。
維西整合了旅遊節慶活動,將具有地方特色的節慶活動和鄉(xiang) 村旅遊發展相結合,通過打造具有維西民族特色的葉枝阿尺木刮節、塔城熱巴藝術節、塔城豐(feng) 收節、攀天閣黑穀節、永春情人節等節慶活動,吸引外來遊客前來遊賞觀光,有力拉動餐飲、農(nong) 產(chan) 品銷售等相關(guan) 產(chan) 業(ye) 發展。
圖為(wei) 維西縣塔城鎮的一個(ge) 村莊。 賈翔 攝
此外,當地還建立了戶外旅遊產(chan) 業(ye) 鏈,組織完成香格裏拉王者之戰迪慶世界越野摩托車聯賽、“秘境百馬”馬拉鬆賽、三江穿越徒步挑戰賽、“雪龍大寶”係列戶外活動,推動維西縣從(cong) 資源要素富集、觀光型旅遊產(chan) 品、地域邊緣化的“小旅遊”向完善的市場產(chan) 業(ye) 鏈、多元產(chan) 品生態、旅遊集散地式的“大旅遊”轉變。
如今看著散布塔城鎮的精品客棧民宿,馮(feng) 建華欣喜地說,過去是滇金絲(si) 猴國家公園艱難拉動這裏發展旅遊,隨著當地“吃、住、行、遊、購、娛”旅遊要素的補齊,更多遊客必將來到維西,“而滇金絲(si) 猴是必看的旅遊項目,未來公司將因此受益。”
馮(feng) 建華告訴記者,為(wei) 了趕上維西的旅遊發展,康旅集團計劃將把滇金絲(si) 猴國家公園經營有限公司建設為(wei) 集研學、探險、體(ti) 驗、生態一體(ti) 的旅遊產(chan) 品,把雲(yun) 南豐(feng) 富的旅遊資源與(yu) 生態文明建設緊密結合,實現自然資源與(yu) 生物多樣性科學保護、合理利用。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藏獼猴“占山為王”呆萌可愛
10月18日,參加“同飲一江水 共話瀾湄情”——2021瀾湄萬裏行中外媒體大型采訪活動的中外記者,在青海玉樹藏族自治州囊謙縣采訪。[詳細] -
專家學者共話 瀾湄流域生態文明建設
由青海省社會科學界聯合會、雲南省社會科學界聯合會主辦的“2021瀾湄萬裏行中外媒體大型采訪活動”學術交流會在西寧舉辦。來自兩省的專家學者共話瀾滄江的“源遠流長”。 [詳細] -
2021瀾湄萬裏行中外媒體大型采訪活動在西寧啟動
同飲一江水,共話瀾湄情。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打造生態文明高地,展示青海、雲南、西藏三省區脫貧攻堅、生態保護、民族團結進步、基層治理等方麵的光輝成就。[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