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生態

從青藏高原流向東盟:瀾湄流域成世界生態文化重要展示區

發布時間:2021-10-25 14:25: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老撾周邊沒有海,對於(yu) 每一個(ge) 老撾人來說,湄公河就是‘母親(qin) 河’。”老撾青年裴麗(li) 娜本月在2021瀾湄萬(wan) 裏行中外媒體(ti) 大型采訪活動中通過視頻表示,瀾湄流域的公民都應全力保護好這條母親(qin) 河。

  瀾滄江-湄公河源自青海省三江源,匯成於(yu) 西藏自治區昌都市,經“彩雲(yun) 之南”,貫穿老撾等東(dong) 盟五個(ge) 國家。

  保護瀾滄江生態是像裴麗(li) 娜一樣的六國流域民眾(zhong) 的共同期待。中新社記者目前正隨2021瀾湄萬(wan) 裏行團隊,共同見證流域生態保護修複之力。

  源頭:中國麵積最大國家公園本月建立

  與(yu) 旱獺時常上演“雙獺搏擊”、雪豹神出鬼沒而讓人津津樂(le) 道不同,最讓藏族漢子尼尕激動的是,通過多年努力,三江源國家公園本月正式設立。

  三江源國家公園區劃總麵積19.07萬(wan) 平方公裏,麵積接近陝西省,是中國麵積最大、海拔最高國家公園。官方謀劃,到2035年,將其建設成為(wei) 青藏高原大尺度生態保護修複的典範。

  尼尕是三江源國家公園管理局瀾滄江源園區管委會(hui) 負責人,他所在的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雜多縣是瀾滄江正源紮曲河源頭。

  通過長期實施黑土灘治理、濕地保護、草原有害生物防控、水土保持等生態項目,當地生態保護成效顯著。對於(yu) 垃圾侵擾、非法采砂、非法盜獵等流域潛在威脅,尼尕頗有治理信心,“目前園區‘一戶一崗’擁有數千名生態管護員。但隻要牧民家裏一人是生態管護員,全家所有人都自覺成為(wei) 管護員。”

  三江源國家公園居住約十萬(wan) 名逐水草而居的民眾(zhong) 。瀾滄江源園區管委會(hui) 規劃財務部部長牟永紅說,昂賽大峽穀漂流生態體(ti) 驗和環境教育、昂賽雪豹自然觀察2個(ge) 特許經營項目是該園區的重頭戲,“要適度搞一些有利於(yu) 牧民生產(chan) 生活的特許經營,讓他們(men) 在保護生態中多受益。”

  “三江源國家公園不應成為(wei) ‘無人區’,應該成為(wei) 具有中國特色、高原特色的國家公園。”尼尕信心滿滿。

  五曲並流:世界唯一生長在高原的鶴“打卡”

  青海省玉樹州囊謙縣文體(ti) 旅遊廣電局副局長江才桑寶介紹,紮曲從(cong) 雜多縣流入囊謙縣後,還與(yu) 該縣孜曲、巴曲、吉曲、熱曲四條瀾滄江支流共同由西北流向東(dong) 南,生態地位重要。

  江才桑寶說,曾經紮曲有大小不等的砂場,現在已見不到非法采砂,“曾經,河水一漲,就會(hui) 威脅到沿岸民眾(zhong) ,河道治理後問題就不存在。”

  記者看到,囊謙境內(nei) 紮曲網狀水係水質清澈,牛群在河灘嬉戲。江才桑寶說,“紮曲及其它支流的髒東(dong) 西越來越少,曾很少露麵的世界上唯一生長、繁殖在高原的鶴黑頸鶴在遷徙季會(hui) 來‘做客’。”

  匯成地:超四分之一人口護航生態

  涇渭分明的紮曲、昂曲在“藏東(dong) 明珠”昌都市匯成瀾滄江。

  昌都市林業(ye) 和草原局辦公室主任段世貴介紹,該市公益林護林員、天然林護林員、生態崗位人員等超20萬(wan) 名生態管護人員(超該市總人口的四分之一),實現953.4萬(wan) 公頃的森林、草原常年有效保護。

  目前,昌都市各類自然保護區、公園等有30個(ge) ,占該市國土麵積的6.84%,芒康滇金絲(si) 猴、類烏(wu) 齊馬鹿兩(liang) 大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nei) 的滇金絲(si) 猴、馬鹿的種群數量增長明顯。

  西南林業(ye) 大學教授王慷林表示,瀾湄流域是世界生態文化的重要展示區,流域包含著大量民族生態學的智慧、經驗,具有生態善惡觀和生態責任,“21世紀,應該是生態文明建設的世紀,應讓生態文明成為(wei) 全球公民的共識和自覺行動。”

(責編: 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