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萬尾長江上遊珍稀特有魚類魚苗將陸續放流長江
24日,首批10萬(wan) 尾長江上遊珍稀特有魚類放流到長江。 王爵 攝
24日上午,在長江上遊珍稀特有魚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四川宜賓段,首批10萬(wan) 尾魚苗放流到長江。對有效補充魚類野外種群資源,保護物種多樣性,修複長江生態,推進共抓長江大保護,具有積極意義(yi) 。
放流現場。 王爵 攝
本次放流活動,從(cong) 10月24日至11月7日,在長江上遊珍稀特有魚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四川宜賓段,約30萬(wan) 尾、共計6種長江上遊珍稀特有魚類,將在連續3個(ge) 周日內(nei) 被放歸長江,其中放流30cm以上長江鱘5萬(wan) 尾,是國內(nei) 大規格長江鱘放流規模最大的一次。
放流現場。 王爵 攝
據悉,本次放流活動由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長江辦、宜賓市人民政府、中國三峽集團共同主辦。在長江“十年禁漁”開局之年,完全麵向公眾(zhong) 開放,於(yu) 長江上遊珍稀特有魚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nei) 開展的首次社會(hui) 化放流活動,通過“全民參與(yu) ”提升“全民意識”。放流品種包括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長江鱘,二級保護動物胭脂魚、長薄鰍、岩原鯉、圓口銅魚,以及長江上遊珍稀特有魚類厚頜魴。
放流現場。 王爵 攝
三峽集團中華鱘研究所負責人介紹,本次活動首次將“放流+”概念融入其中。“將放流與(yu) 科研技術體(ti) 驗、博士團隊室外教學課堂、現場標記技術等結合起來,邀請水電工程移民娃娃代表、水電工程建設者代表、宜賓市民代表、大學生代表共同參與(yu) ,推動形成全民共抓長江大保護的新局麵。”
自1984年首次開展珍稀魚類放流活動以來,三峽集團舉(ju) 辦的每次放流活動均為(wei) 單場次,本次放流選擇連續開展3場,旨在廣泛深入推動長江大保護理念向基層民眾(zhong) 傳(chuan) 播。作為(wei) 生於(yu) 長江、長於(yu) 長江、紮根於(yu) 長江的中央企業(ye) ,三峽集團堅持在共抓長江大保護中發揮骨幹主力作用,全麵落實生態環保措施,通過設立增殖放流站、拓寬科研合作渠道等方式,持續開展長江珍稀特有魚類研究保護工作。
據了解,近年來,三峽集團不斷完善科技創新體(ti) 製機製,加大科技投入,在長江珍稀特有魚類的規模化養(yang) 殖技術攻關(guan) 、集約化苗種培育技術攻關(guan) 、監測技術的係統化構建、種群梯隊的係統化構建等方麵取得較大突破,能夠成功繁育並實現規模化放流的魚類數量越來越多,截至2021年9月底,已掌握中華鱘、長江鱘、圓口銅魚等10餘(yu) 種長江珍稀特有魚類人工繁育關(guan) 鍵技術,在長江全流域累計放流長江珍稀特有魚類1000餘(yu) 萬(wan) 尾,計劃“十四五”期間將放流包括中華鱘、長江鱘在內(nei) 的珍稀特有魚類約每年100萬(wan) 尾。“十四五”規劃期間,三峽集團還將啟動珍稀特有魚類“種質資源庫”,建立珍稀特有魚類精子庫、細胞庫和基因庫。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長江經濟帶省市政協武漢共商生態保護綠色發展
長江經濟帶省市政協“共抓長江生態環境保護、共推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研討會19日至20日在武漢召開,來自長江經濟帶11省市政協和青海省政協代表出席會議。[詳細] -
時評: 生物多樣性保護,中國有聲音,更有貢獻
10月8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表《中國的生物多樣性保護》白皮書。該文從優化就地保護體係、完善遷地保護體係、加強生物安全管理、改善生態環境質量、協同推進綠色發展等5個方麵。[詳細] -
守住長江上遊生態屏障最後關口 川渝81條跨界河流開展聯合整治
“重慶市聯合四川省組建了全國首個跨省市的川渝河長製聯合推進辦公室,針對川渝81條跨界河流聯合開展汙水偷排、直排、亂排整治等專項行動。”[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