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國有自然資源資產首次亮出“家底”
近日,青海省人大常委會(hui) 聽取和審議了2020年國有自然資源資產(chan) 專(zhuan) 項報告。專(zhuan) 項報告全麵介紹了青海省國有土地、礦產(chan) 、森林、草原、濕地、水、野生動植物等,第一次亮出了國有自然資源資產(chan) 的明白賬。
據了解,2018年省委印發《關(guan) 於(yu) 建立省人民政府向省人大常委會(hui) 報告國有資產(chan) 管理情況製度的實施意見》,首次將國有自然資源資產(chan) 納入國有資產(chan) 報告的範疇。針對各類自然資源數據分散、統計口徑和調查時點不一致等問題,省自然資源廳提前謀劃,開展了理論研究、建立了協調機製,率先構建了“資源+資產(chan) ”“管理報告+統計報表”的製度,實現了報告的全口徑、全覆蓋。
青海省自然資源豐(feng) 富、類型齊全。在此基礎上,省自然資源廳以第三次全國國土調查為(wei) 契機,進行了全麵的“摸家底”。截至2020年底,全省國有土地6841.40萬(wan) 公頃,國有耕地11.72萬(wan) 公頃,國有園地5.37萬(wan) 公頃,國有林地428.62萬(wan) 公頃,國有草地3918.46萬(wan) 公頃,國有濕地509.75萬(wan) 公頃;全省共發現礦產(chan) 種類137種,已查明有資源儲(chu) 量的礦產(chan) 111種。水資源總量1011.91億(yi) 立方米。全省整合優(you) 化後共有自然保護地79個(ge) (國家公園2個(ge) 、自然保護區26個(ge) 、自然公園51個(ge) ),總麵積達26.61萬(wan) 平方公裏。被列入國家重點保護的陸生野生動物有142種。2020年國有建設用地出讓價(jia) 款152.36億(yi) 元,礦業(ye) 權出讓成交總收益24.14億(yi) 元,收繳水資源費3.29億(yi) 元。
近年來,省自然資源廳深入貫徹落實習(xi) 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緊扣“兩(liang) 個(ge) 統一行使”職責,按照“一優(you) 兩(liang) 高”戰略總體(ti) 布局,積極構建自然資源資產(chan) 產(chan) 權製度體(ti) 係,提高土地資源配置效率,初步建立了土地二級市場體(ti) 係,形成了自然資源管理的“四梁八柱”。
全麵推進礦業(ye) 權競爭(zheng) 性出讓,部署開展國有草原資源有償(chang) 使用製度改革試點。完善水資源有償(chang) 使用製度,嚴(yan) 格落實取水許可製度;在三江源國家公園開展環境教育和生態體(ti) 驗特許經營活動,初步建立了“政府主導、管經分離、多方參與(yu) ”的特許經營機製;持續推進三江源、祁連山生態保護與(yu) 綜合治理、退牧還草等重大生態修複工程,藍天、碧水、淨土三大保衛戰取得關(guan) 鍵性勝利;積極構建耕地數量、質量、生態“三位一體(ti) ”保護格局;深入推進地質找礦,深層鹵水、石墨、鈹、鎢、滑石、地下熱水等勘查取得重大突破,為(wei) 建設世界級鹽湖產(chan) 業(ye) 基地和清潔能源示範省提供資源保障;全麵推進省、市(州)、縣級國土空間規劃編製工作,穩妥有序開展三條控製線劃定工作;嚴(yan) 格落實“增存掛鉤”機製,積極盤活存量建設用地,實施最嚴(yan) 格的水資源管理製度,全省5925名河湖長職無虛位、責不缺席。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青海茫崖森警大隊救助瀕危野生動物黑鳶
茫崖市公安局森林警察大隊介紹,該隊11月30日開展轄區日常檢查工作時在廢棄的房屋內發現一隻受傷的野生鳥類,民警初步檢查發現翅膀受傷,不能正常飛翔,便帶回大隊喂養並救治。 [詳細] -
“中華水塔”青海:2035年基本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青海省南部是長江、黃河、瀾滄江發源地,北部橫亙青、甘兩省“生命之源”祁連山,東北部是中國內陸最大鹹水湖青海湖,西部是中國“聚寶盆”柴達木盆地。[詳細] -
青海湖監測到水鳥近19萬隻 越冬大天鵝560餘隻
記者從青海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了解到,11月24日開展的青海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冬季巡護監測,共監測到水鳥30種18.99萬餘隻,較上年同期增加36.5%。[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