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生態

瀾滄江畔的“生態民兵”

發布時間:2021-12-20 11:16:00來源: 青海日報

 

  在玉樹藏族自治州雜多縣,有一個(ge) 特殊的群體(ti) ,他們(men) 是一支由共產(chan) 黨(dang) 員帶頭的“生態民兵”,他們(men) 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踐行著一名共產(chan) 黨(dang) 員的初心和使命,他們(men) 翻山越嶺巡山護草、走村入戶宣傳(chuan) 生態文明知識理念,時刻守護著江河源頭的山水林田湖草沙冰。

  立冬後,別樣的景色令人陶醉,碧藍的天空中飄著朵朵白雲(yun) ,遠處的山峰上白雪皚皚,近處的草場上牛羊成群,時不時還可以看到藏野驢、岩羊等野生動物矯健的身影——這是雜多大地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的生動寫(xie) 照,這是許許多多生態管護員努力的碩果,飽含著每一個(ge) “生態民兵”的艱辛和汗水。

  隨著三江源國家公園的設置,雜多縣積極探索“民兵+生態管護員”模式,將民兵隊伍建設納入生態文明建設統籌謀劃,將分散在各鄉(xiang) 鎮、村社的生態管護人員,按照“縣建連、鄉(xiang) 建排、村有班”的編製模式,逐步納入民兵編組,實現雙促共贏。

  今年36歲的村民白日白瑪鬆保,是雜多縣蘇魯鄉(xiang) 多曉村的村委會(hui) 委員,也是一名優(you) 秀的生態民兵班班長。

  自從(cong) 成為(wei) 一名“生態民兵”後,白日白瑪鬆保和他的戰友每天騎著摩托車在草原上巡邏,他們(men) 還建立了一個(ge) 專(zhuan) 門保護生態環境的微信群。

  “我們(men) 熱愛著這片土地,我們(men) 也希望這片土地更加美好。”每天白日白瑪鬆保都會(hui) 在群裏分享巡護時拍的美景,講述巡護的故事,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影響著全村的每一個(ge) 人。

  白日白瑪鬆保說,受地理環境影響,蘇魯鄉(xiang) 地廣人稀,管護員巡護麵積廣、服務半徑大,給生態管護工作帶來諸多困難。

  為(wei) 了讓更多的人可以加入到“生態民兵”的隊伍中,白日白瑪鬆保每周四都會(hui) 在他的群裏確定第二天保護環境活動的人數及地點,周五帶著大家深入生態管護區巡查,要徒步走幾十公裏的路程,開展生態巡護,詳細記錄野生動物活動、植被數量和撿拾垃圾等情況。

  白日白瑪鬆保說:“我是民兵,還是一名生態管護員。我是牧民,還是一名黨(dang) 員,所以我要起到表率的作用。”

  據蘇魯鄉(xiang) 人民武裝部部長周鼎介紹,他們(men) 積極探索“黨(dang) 建+”模式,利用“黨(dang) 建+生態民兵”注重把民兵隊伍的日常學習(xi) 、輪訓備勤、複訓補訓與(yu) 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及“三創一行動”相結合,使三者相互促進,較好地發揮了民兵隊伍在生態環境保護中的先鋒隊、突擊隊、生力軍(jun) 作用。

  在雜多縣的各鄉(xiang) 鎮像白日白瑪鬆保一樣的“生態民兵”還有很多。

  莫雲(yun) 鄉(xiang) 作為(wei) 雜多縣海拔最高、距離最遠的鄉(xiang) 鎮之一,這裏平均海拔在4600米,11月的莫雲(yun) 灘早已寒風凜冽、氣候寒冷,但莫雲(yun) 鄉(xiang) 民兵應急排的戰士們(men) 在人武部長紮西才培的帶領下,走進大山深處,進行生態巡護、環境治理、道路維修等工作,彰顯著新時期民兵隊伍的新風采。

  瀾滄江大峽穀激流奔湧,群山疊障,雪山草場壯美、野生動植物富集,自然和諧的畫麵裏“生態民兵”隊伍的身影矯健威武。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