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生態

青海:“濕地+科研院所+專家”模式 為濕地保護做技術支撐

發布時間:2022-01-25 16:00:00來源: 中新網青海新聞

  14日,青海省濕地保護專(zhuan) 家委員會(hui) 年會(hui) 在西寧召開。會(hui) 議邀請了中科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和中科院青海鹽湖研究所的專(zhuan) 家,以及青海大學、青海師範大學等高校專(zhuan) 家。

圖為(wei) 長江南源沼澤濕地。李江寧攝
圖為(wei) 長江南源沼澤濕地。李江寧攝

  濕地被譽為(wei) “地球之腎”“天然水庫”和“天然種子庫”,在水源涵養(yang) 、水土保持、生物多樣性維持等方麵提供了巨大的生態係統服務。根據中國第二次青藏科考研究結果顯示,青海作為(wei) “中華水塔”,每年為(wei) 下遊提供近600億(yi) 立方米的淡水,是中國和東(dong) 南亞(ya) 地區約30億(yi) 人的生命之源,青海的濕地保護事業(ye) 關(guan) 乎中國乃至亞(ya) 洲的生態安全。

  據介紹,2021年,在專(zhuan) 家團隊的大力支持下,青海省濕地保護工作取得了較好的成績。青海省林草局爭(zheng) 取各類濕地項目資金2.03億(yi) 元,較上年提高54%。實施濕地保護與(yu) 恢複工程2項,濕地保護與(yu) 恢複項目38項,濕地生態效益補償(chang) 項目4項,退牧還濕項目4項。進一步加強濕地項目監督管理,組織開展了2019年至2020年濕地項目績效評價(jia) 。貴南茫曲、曲麻萊德曲源、剛察沙柳河、班瑪瑪可河4處國家濕地公園通過了國家級驗收。

圖為(wei) 長江南源沼澤濕地。李江寧攝
圖為(wei) 長江南源沼澤濕地。李江寧攝

  木裏礦區種草複綠取得階段性成果,專(zhuan) 家團隊科學、精準、係統指導、推進種草複綠和濕地保護工程,累計完成種草3.03萬(wan) 畝(mu) 。經綜合監測,木裏礦區種草複綠區域牧草長勢良好,為(wei) 實現“兩(liang) 年見綠出形象”的目標打下堅實基礎。助力木裏礦區莫那措日湖水係連通、濕地修複,提出生態修複專(zhuan) 家意見。

  同時,對瑪多“5·2”震區濕地、草原、林地和沙地開展災損評估,為(wei) 災後生態修複、生態監測把好方向。結合木裏生態修複開展了種草複綠、濕地保護恢複專(zhuan) 項研究,為(wei) 下一步複綠補播、濕地修複儲(chu) 備了技術。此外,開展了河流濕地植物選配及濕地修複技術研究,為(wei) 高原濕地生態保護與(yu) 修複積累了經驗。

  “希望各位專(zhuan) 家廣開言路、群策群力,貢獻先進的技術和經驗,為(wei) 青海省濕地保護高質量發展把脈、會(hui) 診、開良方,在濕地科學研究、濕地修複技術研發、濕地資源合理利用、濕地資源調查監測,以及濕地標準化體(ti) 係建設方麵,給予強大的科技支撐。”青海省林草局總經濟師蔡佩雲(yun) 表示,“采用‘濕地+科研院所+專(zhuan) 家’的模式,為(wei) 基層林草部門牽線搭橋,引導開展高原濕地基礎理論、關(guan) 鍵技術、濕地修複、泥炭地保護、濕地碳匯、監測智能化等專(zhuan) 題研究,為(wei) 濕地保護提供技術遵循。”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