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治藏:“國之大者”西藏篇章
在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成立一百周年慶祝大會(hui) 上,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新的征程上,我們(men) 必須堅持黨(dang) 的全麵領導,不斷完善黨(dang) 的領導,增強“四個(ge) 意識”、堅定“四個(ge) 自信”、做到“兩(liang) 個(ge) 維護”,牢記“國之大者”,不斷提高黨(dang) 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水平,充分發揮黨(dang) 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當月下旬,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赴西藏考察時指出,堅定理想信念,不斷提高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胸懷“國之大者”,始終用黨(dang) 性原則修身律己,切實以堅強黨(dang) 性取信於(yu) 民、引領群眾(zhong) 。作為(wei) 一名西藏幹部,對這兩(liang) 次重要講話提到的“國之大者”更值得深刻領悟。在西藏,牢記“國之大者”究竟是什麽(me) 、為(wei) 什麽(me) 、怎麽(me) 做。所謂“國之大者”,是事關(guan) 全局、事關(guan) 根本、事關(guan) 黨(dang) 和國家事業(ye) 興(xing) 衰成敗的大事、大局、大勢。站在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兩(liang) 個(ge) 百年”奮鬥目標的新征程新起點,立足全麵貫徹落實新時代黨(dang) 的治藏方略,圍繞堅持全麵依法治藏與(yu) 牢記“國之大者”的邏輯關(guan) 係,筆者思考和認識如下。
一、全麵貫徹落實新時代黨(dang) 的治藏方略是“國之大者”的政治任務
“治國必治邊、治邊先穩藏”,反映了西藏工作的特殊重要地位。中央先後召開了七次西藏工作座談會(hui)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中央將西藏工作在黨(dang) 和國家工作全局中的重要性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開啟了西藏長治久安和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先後兩(liang) 次主持召開中央西藏工作座談會(hui) 。2015年9月,在西藏自治區成立50 周年之際,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題詞“加強民族團結 建設美麗(li) 西藏”,深刻表達了中央對西藏的殷切希望和美好祝願。在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談會(hui) 上,他強調,麵對新形勢與(yu) 新任務,必須全麵貫徹新時代黨(dang) 的治藏方略,堅持統籌推進“五位一體(ti) ”總體(ti) 布局,努力建設團結富裕文明和諧美麗(li) 的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新西藏。2021年8月19日,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慶祝大會(hui) 隆重舉(ju) 行,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題詞贈送“建設美麗(li) 幸福西藏 共圓偉(wei) 大複興(xing) 夢想”賀匾。這就是“國之大者”的西藏任務所在。
新時代黨(dang) 的治藏方略就是“國之大者”。新時代黨(dang) 的治藏方略體(ti) 現在對“十個(ge) 必須”“六個(ge) 要”“四個(ge) 確保”的根本遵循。全麵貫徹落實新時代黨(dang) 的治藏方略,首先,必須堅持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的領導。《憲法》明確規定,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最本質的特征。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的領導地位是曆史和人民的選擇。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是最廣大人民利益的忠實代表。其次,必須堅持民族區域自治製度。實行民族區域自治製度符合我國基本國情。1965年,西藏自治區成立並全麵實施民族區域自治製度。民族區域自治製度在西藏的偉(wei) 大實踐,實現了西藏跨越上千年的曆史性巨變。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西藏各族人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增強。堅持和完善民族區域自治製度,必須做到統一和自治相結合、民族因素和區域因素相結合。其三,必須完善黨(dang) 和國家監督體(ti) 係。落實新時代黨(dang) 的治藏方略需要法治監督到位。從(cong) 國家治理的角度看,加強黨(dang) 的統一領導,強化權力製約監督,推動紀律、監察、巡視等監督的統籌銜接,推動黨(dang) 內(nei) 各項監督協調聯動,把黨(dang) 內(nei) 監督同司法、輿論等監督有機貫通。《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紀律檢查委員會(hui) 工作條例》明確,構建巡視巡察上下聯動格局,構建黨(dang) 內(nei) 監督為(wei) 主、各類監督貫通協調機製,推進國家治理體(ti) 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二、在西藏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是“國之大者”的文化認同
作為(wei) 新時代黨(dang) 的民族工作的主線,就是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作為(wei) “兩(liang) 屏四地一通道一前沿”的西藏,在國家戰略中具有特殊地位,加強民族團結教育極為(wei) 重要。這是在西藏做到牢記“國之大者”的必然要求。要引導各族人民牢固樹立休戚與(yu) 共、榮辱與(yu) 共、生死與(yu) 共、命運與(yu) 共的共同體(ti) 理念。它是國家統一的基礎、民族團結的本源、精神力量的靈魂。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更加強調政治歸屬和政治認同,是國家層麵最高的社會(hui) 歸屬感、麵向世界的文化歸屬感,核心是引導各族人民對偉(wei) 大祖國、中華民族、中華文化、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的認同,增強國家意識、公民意識和法治意識。
如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有三個(ge) 層麵:(1)民族政策層麵,維護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民族關(guan) 係,加強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章程》明確,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維護和發展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hui) 主義(yi) 民族關(guan) 係,積極培養(yang) 、選拔少數民族幹部,幫助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發展經濟、文化和社會(hui) 事業(ye)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實現各民族共同團結奮鬥、共同繁榮發展。(2)國家法律製度層麵,《憲法》《民族區域自治法》規定,依法實行民族區域自治,確實保障民族自治權。(3)教育引導層麵,《西藏自治區民族團結進步模範區創建條例》規定,加強民族團結,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民族團結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線,維護祖國統一、加強民族團結、旗幟鮮明反對分裂,是各族人民的共同責任和義(yi) 務。依法全麵推進民族團結進步事業(ye) ,把西藏建成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範區。
用法治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把中華文化作為(wei) 西藏各民族的情感依托、心靈歸宿和精神家園。西藏各民族文化是中華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弘揚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hui) 主義(yi) 先進文化,加強文化遺址、遺存的保護和合理利用,保護、傳(chuan) 承和發展格薩爾、藏戲、藏醫藥、唐卡等民族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搭建促進各民族溝通的文化橋梁,推動各民族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交流,促進各民族在文化上相互欣賞、相互借鑒,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
三、推進西藏高質量發展是“國之大者”的經濟目標
在西藏,牢記“國之大者”離不開高質量發展。西藏實現全麵脫貧為(wei) 推進高質量發展奠定了基礎。在黨(dang) 的領導下,全區脫貧攻堅戰取得曆史性成就,貧困人口全部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長期困擾西藏各族人民的絕對貧困問題得到曆史性消除。
推進西藏高質量發展不僅(jin) 需要依法製定規劃,更需要依法實施規劃。“十四五”期間,西藏將構建區域發展新格局,堅持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主體(ti) 功能區戰略,著力構建“一核一圈兩(liang) 帶三區”發展新格局。具體(ti) 包括:做大做強拉薩核心增長極;打造以拉薩為(wei) 中心的三小時經濟圈;建設邊境沿線發展帶和發展青藏川藏鐵路經濟帶;統籌建設藏中南重點開發區、藏東(dong) 清潔能源開發區、藏西北生態涵養(yang) 區。
全麵落實西藏發展規劃,富民興(xing) 藏是“國之大者”的目標追求。(1)富民應當關(guan) 注鄉(xiang) 村發展。鄉(xiang) 村是具有自然、社會(hui) 、經濟特征的地域綜合體(ti) ,具有多重功能。實施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是建設美麗(li) 幸福西藏的重要舉(ju) 措。實施西藏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規劃。自治區人大正在製定《西藏自治區鄉(xiang) 村振興(xing) 促進條例》,用法治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2)實現富民興(xing) 藏是西藏高質量發展的首要目標。改善交通條件是發展的基礎。西藏公路通車裏程11.58萬(wan) 公裏,全區74個(ge) 縣(區)2050個(ge) 建製村通客車。特別是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西藏各項事業(ye) 全方位發展。人民健康長壽、經濟快速增長無疑是建設美麗(li) 幸福西藏的基本要求。(3)依法保障西藏的全麵發展和鄉(xiang) 村振興(xing) 。“十四五”期間,堅持全麵依法治藏,加快西藏主要城市一體(ti) 化和城鎮化建設,實施以“神聖國土守護者、幸福家園建設者”為(wei) 主題的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全麵實現高質量發展和富民興(xing) 藏。
四、加強西藏生態文明建設是“國之大者”的時代理念
西藏生態文明建設無疑是“國之大者”應有之義(yi) 。在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hui) 上,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用最嚴(yan) 格製度最嚴(yan) 密法治保護生態環境”,表明生態環境質量把控必須依托強有力的法治,用法治創新生態保護補償(chang) 、考核評價(jia) 等製度,確保生態保護底線不動搖。
完善西藏生態文明建設法律法規。近五年,西藏先後通過和出台《西藏自治區環境保護條例》《西藏自治區大氣汙染防治條例》《西藏自治區國家生態文明高地建設條例》等地方性法律法規10餘(yu) 部,為(wei) 生態文明建設提供了法治保障。《青藏高原生態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方案》《西藏生態安全屏障保護與(yu) 建設規劃》提升了新時代西藏生態法治建設質量。
推進西藏生態文明建設法治措施。統籌推進生態主體(ti) 功能區的規劃與(yu) 實施,全麵完成74縣(區)生態保護紅線劃定工作。這是保障和維護生態安全的臨(lin) 界值和基本要求,是保護生物多樣性、維持關(guan) 鍵物種、生態係統存續的最小空間。它是優(you) 質生態產(chan) 品供給線、人居環境安全保障線、生物多樣性保護基線,是國家生態安全的底線。在協調推進區域性空間生態環境綜合評價(jia) 暨“三線一單”編製規劃中,不斷強化國土的空間用途管製與(yu) 資源環境的承載力管控,把生態係統的擾動範圍嚴(yan) 格控製在國土麵積的5‰以內(nei) 。
牢記“國之大者”,依法正確處理西藏生態保護與(yu) 利民興(xing) 民的關(guan) 係。積極落實各類生態補償(chang) 製度,探索綜合性生態補償(chang) 模式。全區生態性崗位66.7萬(wan) 個(ge) ,補償(chang) 標準人均年3500元。依法有序開展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創建。統籌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係統治理。建立各級各類自然保護區47處,建設各類生態功能保護區22個(ge) 。站在中華民族生存發展的高度,堅持生態保護第一,這是新時代西藏生態文明建設的目標要求。
綜上所述,全麵貫徹落實新時代黨(dang) 的治藏方略是“國之大者”的政治任務。落實新時代黨(dang) 的治藏方略,必須堅持黨(dang) 的領導、堅持民族區域自治製度、堅持依法治藏。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是“國之大者”的文化認同。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是國家統一的基礎、民族團結的本源、精神力量的魂魄。文化認同是民族團結的根脈。在西藏,引導各族群眾(zhong) 樹立正確的祖國觀、曆史觀、民族觀、文化觀、宗教觀,不斷增強“五個(ge) 認同”,加強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建設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園,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推進西藏高質量發展是“國之大者”的經濟目標。全麵依法落實發展規劃從(cong) 而實現富民興(xing) 藏、實現“國之大者”的目標追求和人民幸福。加強西藏生態文明建設是“國之大者”的時代理念。加強西藏地方生態文明法治化,建設團結富裕文明和諧美麗(li) 的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新西藏。
(本文係西藏民族大學2011西藏文化傳(chuan) 承發展協同創新中心課題《牢記“國之大者”推進依法治藏實踐研究》之階段性成果)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拉薩南北山綠化承包造林專題部署會召開
11日,拉薩南北山綠化承包造林專題部署會召開,對2022年拉薩南北山綠化承包造林工作進行動員部署,西藏自治區副主席江白出席會議並講話。 [詳細] -
“廁所革命”改善農牧區人居環境
記者近日從西藏自治區農業農村廳召開的全區農牧業工作會議上了解到,2021年西藏改造戶用衛生廁所4.66萬座。 [詳細] -
探秘雪域高原的“詩和遠方”
如果要用“極致”形容一個地方,相信很多人會因為壯麗神奇的自然景觀選擇西藏。雪山冰川連綿起伏,野生動物自由奔跑,高原湖泊湛藍動人……[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