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黃河穀地:從提水澆地到自流灌溉
航拍拉西瓦灌溉工程引水渡槽。 馬銘言 攝
“天下黃河貴德清,但是以前這裏的群眾(zhong) 也隻能眼看著清澈的河水流過,不說吃水,連灌溉耕地的水都很緊缺。”17日,貴德縣拉西瓦灌溉工程管理局副局長方軍(jun) 告訴記者,直到2019年5月拉西瓦灌溉工程幹渠正式開閘放水,這種守著黃河沒水用的困境才得到解決(jue) 。
拉西瓦灌溉工程是國家“十二五”支持涉藏地區經濟社會(hui) 發展建設重點項目,也是青海省黃河穀地百萬(wan) 畝(mu) 土地開發整理的四個(ge) 子項目之一,工程概算投資14.4億(yi) 元。工程充分利用拉西瓦電站的良好水勢,通過總長達52.3公裏的渠道、隧洞、渡槽、倒虹管等水利設施,將拉西瓦電站蓄水引入灌區,實現了貴德黃河南岸穀地從(cong) 提水灌溉到自流灌溉的轉變。
航拍拉西瓦灌溉工程引水渡槽。 馬銘言 攝
“貴德縣的耕地主要在海拔2200米以上,黃河在2200米以下,水資源很多,但可利用的卻很少。原本用水隻能通過提水灌溉的方法,耕地澆灌成本較大,水量也不足,且含沙量較大。”方軍(jun) 介紹,工程建成後,改善並新增灌溉麵積20.02萬(wan) 畝(mu) ,其中耕地10.88萬(wan) 畝(mu) ,林地9.14萬(wan) 畝(mu) ,徹底解決(jue) 了貴德縣8萬(wan) 餘(yu) 人的農(nong) 業(ye) 灌溉問題,人均增加水澆地1畝(mu) ,年均收入增加1000元,畝(mu) 均減少電費95元,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成本降低。
“以前我們(men) 29個(ge) 村共用1條水渠,每到春季灌溉期,全家人出動,24小時守在水渠,怕晚了就沒有水,莊稼可就毀了,一輪需要20多天才能澆完。”貴德縣河西鎮木幹村村主任邢占川感歎,現在就不一樣了,想什麽(me) 時候澆就什麽(me) 時候澆,隻用10天就能把幾十個(ge) 村子的耕地都澆了。
圖為(wei) 貴德縣拉西瓦灌溉工程管理局副局長方軍(jun) 介紹工程詳情。 馬銘言 攝
此外,拉西瓦灌溉工程堅持水利設施建設與(yu) 生態保護並重。“原來那些易林區現在都種上了樹,眼瞧著荒山變成青山。”方軍(jun) 指著灌區周邊鬱鬱蔥蔥的林木向記者介紹,拉西瓦灌溉工程還將造林範圍由灌區向周邊推進,大幅度提高黃河南岸的植被覆蓋率。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青海嚴厲打擊野生動物非法貿易 打掉3個犯罪團夥
記者17日從青海省生態環境廳獲悉,青海嚴厲打擊野生動物非法貿易。“清風行動”共查辦8起案件,打掉3個犯罪團夥。 [詳細] -
高原藏鄉青海尖紮:易地搬遷“安身”又“安心”
2021年,僅德吉村的“光伏銀行”,就幫村裏搬遷戶每戶增加了5000餘元的收入,全村251戶,收入共計120餘萬元——這是德吉村“光伏銀行”的2021年度“成績單”。 [詳細] -
青海烏蘭:駱駝戴上“北鬥項圈”牧民手機可放牧
2月寒冬,地處柴達木盆地的青海省海西州烏蘭縣柯柯鎮卜浪溝村牧民海星在帳篷內與朋友圍坐在一起聊天喝酒,不時拿起手機點開“和牧童牧民端”,自家放養在廣袤草原上的駱駝位置一目了然。[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