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片區)生態移民搬遷簽訂率達81%
“2021年,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片區)礦業(ye) 權退出、生態移民搬遷等綜合治理工作實現新突破,78宗礦業(ye) 權已注銷66宗,拆除礦點建築2萬(wan) 平方米,生態移民搬遷簽訂率達到81%。”24日,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省管理局副局長韓強對外表示。
當日,青海省林業(ye) 和草原工作會(hui) 議在西寧召開。
祁連山是青藏高原東(dong) 北部重要生態安全屏障,是中國冰川與(yu) 水源涵養(yang) 重點生態功能區。2021年,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片區)森林草原以及水生態係統、濕地生態係統健康穩定,三分之二以上植被呈總體(ti) 改善趨勢,草地退化趨勢得到遏製,河流年徑流量與(yu) 多年平均相比增加27.5%,地表水環境質量達到Ⅱ類以上,高寒沼澤濕地呈逐年遞增,水源涵養(yang) 功能持續增強,生態係統固碳釋氧量呈顯著上升趨勢。
據悉,2021年,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省管理局1265名管護員全年共計巡護4.4萬(wan) 次、巡護裏程達134.7萬(wan) 公裏。
此外,該局建立了西北地區首個(ge) 森林監測動態大樣地,首次開展青藏高原東(dong) 北部內(nei) 陸河源頭區水生態係統研究,生物多樣性調查實現全覆蓋,雪豹、黑頸鶴、荒漠貓等物種科學監測走在全國前列。
青海省林草局副局長鄧爾平介紹說,2021年,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省管理局將全力打造“生態科研高地”。持續做好生物多樣性監測調查。深入開展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調查、監測與(yu) 評估,加快構建科研成果體(ti) 係,切實強化成果轉化運用和數據理論支撐作用。同時,將加快建立國家公園科研監測智庫團隊,繼續推動多領域、多方位科研合作。
“2022年,我們(men) 將依托科研基地、生態科普館、特色管護站、展陳中心、生態學校以及生態監測站等資源,係統開發自然教育課程和體(ti) 驗教學讀本,著力構建國家公園自然教育課程體(ti) 係,同步推進自然教育人才隊伍建設,完善自然教育示範點功能。”鄧爾平表示,“同時,還要加快祁連山生態文化資源優(you) 勢的集成與(yu) 發展,持續開展紅色文化、民族文化、地域文化、曆史文化等多角度多維度的人文調查與(yu) 係統研究,探索多元多樣的文化體(ti) 驗模式,豐(feng) 富多姿多彩的文化創意產(chan) 品,著力構建具有祁連山鮮明特色的生態文化體(ti) 係。”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青海木裏礦區複綠草場平均出苗率、植被覆蓋度均達到90%以上
記者23日從正在召開的青海省海西州兩會獲悉,該州紮實推進木裏礦區生態環境綜合整治,2.8萬畝複綠草場平均出苗率、植被覆蓋度均達到90%以上。 [詳細] -
青海攝影師作品再次登上國際攝影舞台
據青海省祁連山自然保護協會22日消息,日前,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省管理局和青海省祁連山自然保護協會多名簽約攝影師在兩項國際攝影大賽中獲得優異成績,再次將青海的生態和諧之美展現在世界舞台上。 [詳細] -
甘肅張掖:祁連山下“傻麅子”雪地上開啟“狂歡模式”
近日,在甘肅張掖,一場降雪過後,祁連山下的山丹軍馬場白雪覆蓋大地。初春的山丹馬場,被一層薄薄的春雪覆蓋,雪原之上,麅鹿們開啟了它們的“狂歡模式”。[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