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生態

青海首次影像記錄到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中華秋沙鴨

發布時間:2022-03-25 17:03:00來源: 青海日報


青海國家公園觀鳥協會(hui) 供圖


孫楠 攝

  今年1月下旬,青海國家公園觀鳥協會(hui) 聯合鄭州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專(zhuan) 家,在西寧湟水國家濕地公園北川河片區開展鳥類多樣性調查時,拍攝到1隻疑似中華秋沙鴨的雌鳥。

  3月中旬,青海國家公園觀鳥協會(hui) 工作人員再次前往調查區域對該鳥種進行調查,發現普通秋沙鴨群中混居著一隻外形略有不同的秋沙鴨,經省內(nei) 外專(zhuan) 家對視頻、照片進行鑒定和查閱相關(guan) 曆史資料,確定該鳥種為(wei) 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中華秋沙鴨,這也是自《青海經濟動物誌》有記錄以來,時隔三十多年後再次記錄到該鳥種,填補了該鳥種在青海影像記錄的空白。

  中華秋沙鴨屬雁形目鴨科。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IUCN紅色名錄瀕危物種。雄鳥頭、頸黑色而泛綠色光澤,具長羽冠,背黑色,下體(ti) 和前胸白色,兩(liang) 脅具明顯的黑色鱗狀紋。雌鳥頭、頸栗褐色,羽冠較短,上體(ti) 灰褐色,兩(liang) 脅具明顯鱗狀紋。該鳥對周邊環境極其敏感,是典型的河流生態指示物種,此次在青海湟水流域被發現,說明這一流域生態環境良好,食物來源豐(feng) 富,幹擾因素少,適合其停歇棲息。

  近年來,青海在大力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體(ti) 化保護和係統治理的同時,不斷加強野生動植物資源的調查監測力度,充分發揮青海國家公園觀鳥協會(hui) 等社會(hui) 公益組織作用,持續開展了以鳥類調查監測為(wei) 主的生物多樣性保護研究工作。通過對全省重要區域鳥類種類、數量、分布以及棲息地環境的調查監測,初步掌握了我省鳥類基本現狀,且近年來連續記錄到細嘴鷗、小黑背銀鷗、北極鷗、藍胸佛法僧等一些省內(nei) 鳥種新記錄,為(wei) 我省生物多樣性保護提供了科學依據,也為(wei) 國家公園示範省建設和青藏高原生態文明新高地建設提供重要支撐。

(責編: 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