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空港新區:經濟林建設實現生態、經濟效益“雙贏”
春風催新綠,植樹正當時。當下,西藏空港新區緊抓植樹造林的有利時機,栽植建設經濟林,踐行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和“生態優(you) 先、綠色發展”的理念,努力實現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雙贏”。
一片空曠的土地上,工人們(men) 正在搶抓時節挖坑栽樹,扶正樹苗、填土壓實……一係列嫻熟的動作行雲(yun) 流水。西藏空港新區甲日普村花木果林種植項目位於(yu) 甲竹林鎮甲日村和甲日普村,占地約500畝(mu) ,於(yu) 2021年開始建設,計劃總投資1400萬(wan) 元。
據了解,項目點原本四周均為(wei) 戈壁和高山,耕地較少、幹旱缺水,農(nong) 業(ye) 種植成本高、經濟效益低。經過多次試驗,選定了適合沙質土壤的果樹品種。目前,這片荒地上已經種植了包括山杏樹、桃樹、蘋果樹在內(nei) 的兩(liang) 萬(wan) 餘(yu) 株經濟林木,整體(ti) 看上去已初具規模,一排排、一簇簇的經濟林木不久後將成為(wei) 村民增收的新希望、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新引擎。
項目現場負責人丁德瓊介紹說,為(wei) 了保證存活率,現場采取了很多措施。“我們(men) 施的是用油渣和牛羊糞混合在一起的生態有機肥,采用了保濕和保溫的材料,同時采取深挖坑、消毒等舉(ju) 措,經濟林木存活率提高了30%至40%。”丁德瓊說。
在保護生態的同時,項目作為(wei) 新區種植技能培訓基地對農(nong) 牧民進行技能培訓,不僅(jin) 為(wei) 本地農(nong) 牧民提供就業(ye) 崗位,還幫助他們(men) 以技能促就業(ye) ,靠雙手勤勞致富。
該項目2021年實施以來,使用本地勞動力3000餘(yu) 人次,通過土地流轉、轉移就業(ye) 、勞務輸出、采購本地原材料帶動增收200餘(yu) 萬(wan) 元。後續將拓展項目區配套設置,打造西藏空港新區種植技能培訓基地,助力鞏固脫貧成果、促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
據了解,未來這裏將被打造成為(wei) 立體(ti) 種養(yang) 、農(nong) 旅融合的特色采摘基地。補栽結束後,將在果園中林下養(yang) 殖雞、鴨、鵝等禽類,以果樹葉子作為(wei) 飼料、家禽糞便作為(wei) 肥料發展立體(ti) 循環生態養(yang) 殖。預計果樹進入盛果期後,通過售賣水果和旅遊觀光帶動可實現年收益200餘(yu) 萬(wan) 元。
“項目的開展首先對改善環境、綠化荒山、涵養(yang) 水源、治理水土流失、改善土壤和氣候起到積極作用。項目建成後,不僅(jin) 有生態效益,還將實現經濟和社會(hui) 效益的多方共贏。”西藏空港新區管委會(hui) 經濟發展局副局長李乃軒說。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拉薩:提升環境監測水平 當好環境保護“耳目”
環境監測數據是環保工作的水平儀和指南針,為環境綜合治理提供了決策依據。從成立至今,西藏自治區拉薩生態環境監測中心不斷提升環境監測水平,當好我市環境保護的“耳目”。 [詳細] -
生態文明湧古城 綠水青山繪新卷
連續兩年全市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率保持100%、地表水優良水質斷麵比例達100%、“綠色圍城”累計完成造林綠化53.54萬畝……一組組數據印證著拉薩市汙染防治攻堅、推動綠色發展的堅實足跡。[詳細] -
植樹造林綠化國土 建設美麗拉薩
記者從西藏國土生態綠化集團有限公司了解到,該公司從2月20日組織進場,在拉薩南北山(東嘎3號片區)開展植樹造林活動,截至目前已經種植苗木2000多株,挖掘種植坑20000多個。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