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生態

電視紀錄片《我住江之頭》 分集梗概:第五集 永續

發布時間:2022-03-30 10:33:00來源: 青海日報

  2021年10月,中國宣布正式設立三江源、大熊貓、東(dong) 北虎豹、海南熱帶雨林、武夷山等第一批國家公園。這將從(cong) 體(ti) 製上摸索出一條生態文明可持續發展的道路,探索如何真正實現生態效益、經濟效益與(yu) 社會(hui) 效益相統一。

  本集聚焦三江源國家公園建設中的新理念、新機製、新方式,通過多個(ge) 生動的故事反映三江源國家公園建設過程中,生態保護如何造福當地民眾(zhong) 、為(wei) 中國生態文明發展提供經驗和啟示。

  夜幕降臨(lin) ,三江源璀璨的星空下,潛藏著一些不安的身影,饑餓的捕食者——雪豹在襲擊牧民心愛的牛羊。牧民因此打了報險電話。

  25歲的白瑪智美,是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昂賽鄉(xiang) 的牧民,從(cong) 2020年起,白瑪智美有了一份新的工作,他成為(wei) 了牲畜意外死亡保險的“協賠協保員”。接到報險電話,白瑪智美立即出發。他深知,對於(yu) 牧民家庭來說,牛羊有多重要。他要在第一時間趕到事故現場,核查牧民的損失。

  玉樹州雜多縣昂賽鄉(xiang) 年都村的這座河穀,是棟材一家世代居住的地方。1975年出生的棟材,自幼過著山裏牧人的生活,終日與(yu) 牛羊為(wei) 伴。雖然如今,孩子們(men) 都已離開家去城裏讀書(shu) ,棟材卻仍固執地守著祖屋,不願離開他熟悉的這一切。

  這兩(liang) 天,在省會(hui) 西寧讀高中的大兒(er) 子放假在家。棟材提議,父子二人一起上山去放紅外相機。上山放紅外相機的提議,引起了兒(er) 子昂文久美的興(xing) 趣。久美知道,這些紅外相機是用來監測野生動物,保護生態環境的。讓他頗有些自豪的是,父親(qin) 現在還是三江源國家公園的一名生態管護員。這不僅(jin) 給家裏帶來了每年兩(liang) 萬(wan) 多元的收入,更讓久美自己也多了一份榮譽感和使命感。

  2020年8月,在位於(yu) 長江入海口的國際大都市上海,一場影像展將江之頭與(yu) 江之尾,緊緊地牽在了一起。人們(men) 驚訝地發現,這些讓人歎為(wei) 觀止的影像,竟都出自幾位牧民之手。雪豹交配的畫麵尤為(wei) 珍貴,這是人類曆史上第一次在野外拍攝到的畫麵。拍攝這段畫麵的攝影師更求曲鵬,是青海玉樹昂賽鄉(xiang) 的牧民。他與(yu) 次丁和達傑一樣,都是來自昂賽鄉(xiang) 的牧民攝影師。

  奚誌農(nong) 是中國第一位蜚聲海外的野生動物攝影師。從(cong) 2016年開始,他在昂賽鄉(xiang) 陸續結識了次丁、達傑和曲鵬,進而萌生了將他們(men) 培養(yang) 成攝影師的想法。

  奚誌農(nong) 的培訓班曾經有一個(ge) 年齡最小的學員,僅(jin) 有七歲,她是達傑的女兒(er) ,名叫英平康卓。小小年紀,卻有大大的能量,她最終成為(wei) 了全球最年輕的雪豹攝影師。

  青海玉樹州的雜多縣是瀾滄江的發源地。每年七月和八月是三江源的雨季,蜿蜒清澈的瀾滄江水會(hui) 變得湍急而渾濁。這意味著漂流最好的季節到了。

  湯建忠是一名探險家,從(cong) 事戶外運動已20多年,是多項江河探險運動的紀錄保持者。2018年以來,他參與(yu) 三江源國家公園漂流機構的組建,協助培養(yang) 本地的專(zhuan) 業(ye) 漂流向導。

(責編: 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