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生態

中國3000多萬網友用手機為黃河種下“幸福林”

發布時間:2022-04-24 15:15: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中國3000多萬(wan) 網友用手機為(wei) 黃河種下“幸福林”

  網友通過“手機種樹”種出的71337棵樟子鬆,正式栽植於(yu) 寧夏中衛市沙坡頭區的黃河岸邊。 武曉喻 攝

  為(wei) 保護黃河沿岸生態,4月22日,中國3122萬(wan) 名網友通過“手機種樹”種出的71337棵樟子鬆,正式栽植於(yu) 寧夏中衛市沙坡頭區的黃河岸邊。這片樟子鬆林被命名為(wei) “保護黃河幸福林”。

  作為(wei) 中華民族的母親(qin) 河,黃河在國家生態安全戰略格局中有重要地位。黃河不僅(jin) 是連接青藏高原、內(nei) 蒙古高原、黃土高原、華北平原等地形區的重要生態廊道,還擁有包括三江源等多個(ge) 國家公園和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是重要的生態屏障。因此,保護黃河兩(liang) 岸的生態,對推動黃河區域高質量發展,實現中國區域經濟平衡具有重要意義(yi) 。

  從(cong) 今年3月9日“保護母親(qin) 河日”開始,中國網友在“螞蟻森林”裏通過綠色出行、減紙減塑等低碳行為(wei) 積累綠色能量,為(wei) “保護黃河幸福林”累計澆水超過10000噸,匯成了71337棵樟子鬆。

  “螞蟻森林”是支付寶客戶端為(wei) 減少碳排放設計的一款公益活動。用戶可通過綠色出行等方式減少碳排放。這些行為(wei) 在“螞蟻森林”裏可被計為(wei) 虛擬的“綠色能量”,積累到一定程度,用戶就可以在生態脆弱地區種下一棵真樹。

  數據統計顯示,“螞蟻森林”從(cong) 2016年上線以來到,已累計帶動超過6億(yi) 人參與(yu) 低碳生活,產(chan) 生“綠色能量”2000多萬(wan) 噸。5年來“螞蟻森林”在內(nei) 蒙古、甘肅、青海等11個(ge) 省份已種樹3.26億(yi) 棵,種植總麵積超過397萬(wan) 畝(mu) 。其中,93%的已種植麵積分布在沿黃河省份。今年的“保護黃河幸福林”是“螞蟻森林”首次落地寧夏。據悉,未來這片“保護黃河幸福林”在涵養(yang) 水土的同時,可防止岸邊丘壑泥沙俱下,緩解河道淤積,助力沿岸的生態修複。

  中衛市相關(guan) 負責人表示,此次活動既是貫徹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具體(ti) 舉(ju) 措,也是保護母親(qin) 河的實際行動,更為(wei) 中衛的生態建設開辟了新模式。

  中國是世界第一大碳排放國,2021年中國碳排放總量超過103億(yi) 噸,約占全球碳排放總量的27%。當日,活動現場來自銀川的網友王女士告訴記者,剛聽到“碳達峰”,覺得很嚴(yan) 峻、很沉重;“碳中和”,很遙遠、很艱難,但是看到捐贈“螞蟻森林”裏的綠色能量就能為(wei) “雙碳”出一份力,感覺目標雖大,隻要一步步前進就沒那麽(me) 困難。

  如今,每天7點30分王女士準時打開“螞蟻森林”,收集前一天自己從(cong) 線下走路、騎單車、坐公交,線上生活繳費等產(chan) 生的綠色能量。王女士表示,近兩(liang) 年堅持低碳生活攢能量,用手機種了10多棵樹,今天終於(yu) 在自己的家鄉(xiang) ,親(qin) 手種下自己“澆”出來的樹,圓了她一直以來的夢想。

  中衛市治沙林場副場長唐希明是此次“保護黃河幸福林”種植計劃的參與(yu) 者。30多年來,他克服各種艱難條件,堅持在沙漠裏治沙。唐希明表示,“手機種樹”已成為(wei) 中國人踐行“低碳+造林”的一種生活方式,全國各地的網友們(men) 通過生活裏的低碳環保,共同參與(yu) 到保護黃河生態的行動中來。

(責編: 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