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隆寶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首現赤頸鶇
圖為(wei) 胡兀鷲。青海多美生態環保科技有限公司 供圖
記者5日從(cong) 青海多美生態環保科技有限公司獲悉,受隆寶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站委托,該公司日前在隆寶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開展鳥類調查,首次發現赤頸鶇。
圖為(wei) 隆寶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首現赤頸鶇。 青海多美生態環保科技有限公司 供圖
圖為(wei) 隆寶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青海多美生態環保科技有限公司 供圖
隆寶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yu) 青海省玉樹市隆寶鎮境內(nei) ,保護區總麵積達100平方公裏。該保護區地處三江源核心區,擁有典型的內(nei) 陸濕地和水域生態係統,是青海省建立的首個(ge) 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也是中國首個(ge) 黑頸鶴繁殖保護地。近年來,隨著生態環境的改善,更多國家級保護野生動物也在隆寶棲息繁衍。
圖為(wei) 黑頸鶴。 青海多美生態環保科技有限公司 供圖
圖為(wei) 隆寶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一角。 青海多美生態環保科技有限公司 供圖
據介紹,此次調查共記錄到鳥類44種8000餘(yu) 隻,隸屬11目22科。其中,國家Ⅰ級保護動物4種,分別為(wei) 黑頸鶴、胡兀鷲、草原雕、獵隼;國家Ⅱ級保護動物6種,分別為(wei) 蓑羽鶴、灰鶴、高山兀鷲、大鵟、縱紋腹小鴞、紅隼;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瀕危2種、易危1種、近危3種、無危37種。
圖為(wei) 蓑羽鶴。 青海多美生態環保科技有限公司 供圖
圖為(wei) 黑頸鶴與(yu) 灰鶴。 青海多美生態環保科技有限公司 供圖
4月開始,隆寶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匯集了上遊冰川融水和淺層地表水,具有開闊處似湖泊、蜿蜒處似河流、外圍區似沼澤的多元濕地斑塊,湖心裸露灘地、湖岸草洲密集,春夏季水位上漲形成“草洲微露,一片海子”的水禽宜居地,為(wei) 斑頭雁、黑頸鶴及早期繁殖的雁鴨類提供營巢避敵、繁殖棲息的良好場所和充足的覓食空間。此次調查共記錄斑頭雁6000餘(yu) 隻,黑頸鶴153種,其中有3對已開始孵化。
圖為(wei) 斑頭雁。 青海多美生態環保科技有限公司 供圖
圖為(wei) 鳳頭 。 青海多美生態環保科技有限公司 供圖
此外,隆寶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首現赤頸鶇。赤頸鶇屬雀形目鶇科鳥類,是中等體(ti) 型的暖褐色鶇,腹部及臀白色,上體(ti) 、翼及尾全褐。雄鳥頭及喉近灰,上體(ti) 灰褐色,眉紋、頸側(ce) 、喉及胸紅褐色,雌鳥似雄鳥,但頭褐色,喉偏白色,栗紅色部分較淺且喉部具黑色縱紋。虹膜-褐色;嘴-黃色,尖端黑色;腳-近褐。此次調查共記錄5隻赤頸鶇,棲息於(yu) 隆寶湖周邊的草地。目前隆寶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鳥類名錄增加到17目39科135種。
隆寶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地特殊的地理位置、複雜多樣的地形地貌,蘊藏著種類繁多的野生動、植物資源,是高原野生動植物資源和生物多樣性最為(wei) 豐(feng) 富的地區之一。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推進黃河青海流域生態保護和 高質量發展的幾點建議
近年來,青海省全省上下認真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探索走出了一條富有青海特色的黃河保護治理新路子,取得了顯著成績,但也存在一些困難和短板亟待加強,提出以下建議。 [詳細] -
青海省第41屆“愛鳥周” 線上係列宣傳活動正式啟動
以“守護藍天精靈,共享美好家園”為主題的青海省第41屆“愛鳥周”線上係列宣傳活動正式啟動,旨在通過“愛鳥周”宣傳鳥類知識,培養大家愛鳥護鳥意識,養成愛鳥護鳥習慣。 [詳細] -
青海湖北岸黑頸鶴成群 “輕歌曼舞”宛若仙子
4月24日,在青海湖北岸的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剛察縣,攝影愛好者在該縣哈爾蓋鎮田間拍攝到成群黑頸鶴。黑頸鶴是全球十五種鶴類中唯一在高原繁殖和棲息的鶴類。[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