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生態

青海:668處已查明曆史遺留礦山全部開展生態恢複治理

發布時間:2022-05-09 15:07: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青海省礦產(chan) 資源豐(feng) 富,開發利用曆史悠久。中新網記者8日從(cong) 青海省自然資源廳獲悉,青海省對現已查明的668處曆史遺留礦山全部開展了恢複治理。

  礦業(ye) 開發在保障經濟社會(hui) 發展的同時,也遺留下眾(zhong) 多廢棄礦山,礦區內(nei) 地形地貌破壞、土地損毀、地質災害隱患等環境問題突出。據2017年礦山地質環境詳細調查統計,青海省共有曆史遺留廢棄礦山668處,占用或破壞土地麵積達2.23萬(wan) 公頃。

  截至目前,青海省現已查明的668處曆史遺留礦山中542處礦山已得到恢複治理,治理麵積達1.87萬(wan) 公頃,剩餘(yu) 126處(0.36萬(wan) 公頃)正在開展環境恢複治理,到2022年底治理工作將基本完成。

  據中新網記者了解,青海省曆史遺留礦山環境恢複治理始於(yu) 2003年,經過近20年的不懈努力,全省曆史遺留廢棄礦山環境恢複治理取得明顯成效。

  2003年至2016年,原青海省國土資源廳積極爭(zheng) 取財政資金13.52億(yi) 元(包含省財政資金1.9億(yi) 元),先後組織安排86個(ge) 項目,對曆史遺留砂金、煤礦等廢棄礦山開展了環境恢複治理工作,治理麵積達1.46萬(wan) 公頃。

  2017年以來,青海省各地區各部門通過組織開展中央環保督察反饋問題整改、中央審計反饋問題整改、木裏礦區以及祁連山南麓青海片區生態環境綜合整治、祁連山山水林田湖生態保護修複試點項目等,多方籌措資金,全力開展了曆史遺留廢棄礦山環境恢複治理工作。尤其是2020年至2021年,青海省自然資源廳積極爭(zheng) 取國家資金4.19億(yi) 元,對各地曆史遺留廢棄礦山環境恢複治理給予了資金支持。

(責編: 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