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生態

中國已發現210餘種蜥臀類恐龍 分布於18個省市區

發布時間:2022-06-22 15:15: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記者從(cong) 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yu) 古人類研究所(中科院古脊椎所)獲悉,由該所主持編纂的《中國古脊椎動物誌》蜥臀類恐龍分冊(ce) 已正式出版,該分冊(ce) 誌書(shu) 內(nei) 容包括自1929年中國的第一種蜥臀類被報道以來,截至2018年年底發現於(yu) 中國並正式報道的210餘(yu) 種蜥臀類恐龍,分布於(yu) 18個(ge) 省、直轄市和自治區。

  最新出版的《中國古脊椎動物誌》蜥臀類恐龍分冊(ce) 每個(ge) 屬、種均有鑒別特征、產(chan) 地與(yu) 層位等,並附207個(ge) 插圖。這些物種幾乎涵蓋了蜥臀類的所有主要類群,其中一些物種對於(yu) 研究所屬類群的演化,乃至更高階分類單元的演化,具有重要意義(yi) 。

  中科院古脊椎所介紹說,蜥臀類、鳥臀類是恐龍類的兩(liang) 大分支,蜥臀類包括陸地生物中體(ti) 型最大的動物和恐龍家族中所有肉食性物種,傳(chuan) 統意義(yi) 上的蜥臀類確切的化石記錄從(cong) 約2.3億(yi) 年前(三疊紀晚期)到約6600萬(wan) 年前(白堊紀末期),分布於(yu) 地球上所有大陸。中國蜥臀類化石非常豐(feng) 富,涵蓋了這一類群整個(ge) 繁盛期的演化曆史,即約2億(yi) 年前的侏羅紀最早期到白堊紀末期的演化曆史。截至2018年底,中國總共已發現報道210餘(yu) 種蜥臀類恐龍,分布於(yu) 18個(ge) 省市區,其化石的代表性產(chan) 地包括雲(yun) 南、四川、重慶、新疆、遼寧、甘肅、內(nei) 蒙古、河南、山東(dong) 、江西、黑龍江、寧夏、河北、山西等。

  中國的蜥臀類研究在世界上占據重要地位,蜥臀類的兩(liang) 大分支之一蜥腳型類的各個(ge) 演化階段的代表在中國都有發現,其另外一大分支獸(shou) 腳類在中國的化石記錄更加豐(feng) 富,涵蓋了獸(shou) 腳類的主要分支,尤其是其中的虛骨龍類。

  虛骨龍類主要亞(ya) 類群有暴龍超科、似鳥龍類、美頜龍科、阿爾瓦雷茲(zi) 龍超科、鐮刀龍類、竊蛋龍類、馳龍科、傷(shang) 齒龍科和鳥翼類,這九個(ge) 虛骨龍亞(ya) 類群的化石在中國都有產(chan) 出,其中暴龍超科、阿爾瓦雷茲(zi) 龍超科、鐮刀龍類、竊蛋龍類、馳龍科和傷(shang) 齒龍科則在中國有著各自類群最好的早期化石記錄。此外,2002年發現的擅攀鳥龍科和2009年發現的近鳥龍亞(ya) 科也幾乎隻發現於(yu) 中國。

  中科院古脊椎所表示,中國幾代學者努力開展的蜥臀類恐龍化石研究成果卓著,是當今世界蜥臀類恐龍研究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這些化石為(wei) 非鳥恐龍向鳥類的轉化研究提供大量重要信息,成為(wei) 鳥類恐龍起源假說和鳥類主要特征演化研究最重要的信息來源,也使得非鳥恐龍向鳥類的轉化成為(wei) 當前研究最翔實的主要演化事件之一。

  據了解,《中國古脊椎動物誌》蜥臀類恐龍分冊(ce) 的研究基礎是由李錦玲等編寫(xie) 、介紹了99種蜥臀類恐龍的《中國爬行動物及其近親(qin) 化石》(The Chinese Fossil Reptiles and Their Kin,2008年)第二版。作為(wei) 國家出版基金出版項目重點圖書(shu) ,《中國古脊椎動物誌》係列圖書(shu) 是涉及地學、生物學、考古學的大專(zhuan) 院校、科研機構、博物館及業(ye) 餘(yu) 古生物愛好者的基礎參考書(shu) ,也可為(wei) 科普創作提供必要的基礎參考資料。

(責編: 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