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推進青藏高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
昆侖(lun) 山、祁連山、唐古拉山千峰聳峙,挺立起廣袤高原不屈的脊梁;
長江、黃河、瀾滄江川流不息,滋養(yang) 著中華民族璀璨的文明。
這裏是地球第三極,這裏是大美青海。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兩(liang) 次赴青海考察調研、兩(liang) 次參加全國人大青海代表團審議,心係各族人民、情注高原大地,提出了“在推進青藏高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上不斷取得新成就,奮力譜寫(xie) 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的青海篇章”的殷切囑托,為(wei) 青海發展擘畫了宏偉(wei) 藍圖、指明了前進方向。
十年來,青海牢記囑托,奮發進取,著力推進青藏高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地區生產(chan) 總值快速增長,濕地麵積穩居全國第一,清潔能源電力裝機占比持續保持全國最高。青海省第十四次黨(dang) 代會(hui) 提出,加快建設綠色發展、生態友好、創新開放、文明和諧、人民幸福、政治清明的現代化新青海。一幅更加美麗(li) 、富裕、和諧的發展圖景,正在“中華水塔”、三江源頭濃墨重彩地繪就。
扛起維護國家生態安全重大政治責任
高原最美仲夏時。
青海湖水天一色、浩渺無垠,水體(ti) 麵積如今已達4625.6平方公裏,比十年前增加了近220平方公裏,相當於(yu) 增加了34個(ge) 西湖水體(ti) 麵積;牛頭碑下、姊妹湖畔,濕地星羅棋布,一派水草豐(feng) 美景象,涵養(yang) 黃河之源的果洛藏族自治州瑪多縣湖泊數已增加到5849個(ge) ,創曆史新高;玉樹藏族自治州雜多縣昂賽鄉(xiang) 瀾滄江大峽穀,旗艦物種雪豹時不時在觀測鏡頭前亮相……
兩(liang) 次到青海考察,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都對生態保護作出重要指示。2016年8月,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青海最大的價(jia) 值在生態、最大的責任在生態、最大的潛力也在生態”;2021年6月,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保護好青海生態環境,是‘國之大者’。要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切實保護好地球第三極生態。”
維護生態安全、保護三江源、保護好地球第三極,是青海責無旁貸的重大使命。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青海各族幹部群眾(zhong) 牢記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囑托,堅決(jue) 扛起維護國家生態安全重大政治責任,啟動生態文明高地建設,鐵腕治理,久久為(wei) 功。青海的生態名片越擦越亮,綠色本底愈發牢固——
三江源生態保護和建設二期工程在廣袤高原大地上持續順利推進;2016年到2020年,三江源地區向下遊輸送水量年均增加近100億(yi) 立方米;35個(ge) 國家考核出境斷麵水質優(you) 良比例達到100%;全省濕地麵積穩居全國第一;全省空氣質量優(you) 良天數比例達到95%以上,近5年來新增林地麵積達1800多萬(wan) 畝(mu) ,高寒草地修複成效顯著。
製度體(ti) 係建設取得新突破,積累了一批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推行大部門製改革,破解“九龍治水”弊端;創建“1+N”治理體(ti) 係,為(wei) 生態保護築牢“四梁八柱”……青海以國家公園為(wei) 主體(ti) 的自然保護地體(ti) 係建設取得重要進展,經過曆時近6年的試點建設,三江源國家公園去年正式設立,麵積達到19.07萬(wan) 平方公裏,較試點麵積擴大了近六成。
在三江源國家公園的探索基礎上,一幅更壯麗(li) 的畫卷正在鋪展:2019年,青海省在全國率先啟動“以國家公園為(wei) 主體(ti) 的自然保護地體(ti) 係示範省建設”。截至目前,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片區體(ti) 製試點任務已經全麵完成,青海湖國家公園創建已正式獲批,昆侖(lun) 山國家公園前期工作正在紮實推進。
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果洛藏族自治州瑪多縣牧民爾傑仁增回到了闊別已久的黃河源頭、姊妹湖畔。爾傑仁增曾是生態移民,如今的新身份是三江源國家公園黃河源園區生態管護員。三江源國家公園園區內(nei) 有1.72萬(wan) 名牧民像他一樣,放下牧鞭,從(cong) 草原利用者轉型為(wei) 生態保護者與(yu) 紅利共享者,守護著美麗(li) 山川。
走出一條具有地方特色的高質量發展之路
目前,青海2022年“綠電五周”全清潔能源供電活動順利完成。這是青海2017年以來連續第六年創新探索綠電實踐活動,一次次刷新紀錄。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2021年6月在青海考察時指出,要優(you) 化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堅持綠色低碳發展,結合實際、揚長避短,走出一條具有地方特色的高質量發展之路。
貫徹落實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重要指示精神,青海充分利用高原得天獨厚的風、光資源,清潔能源建設跑出加速度:截至去年底,全省電力裝機中清潔能源占比達90.83%、新能源占比達61.36%,持續保持全國最高;伴隨著世界上首條專(zhuan) 門為(wei) 清潔能源外送而建設的特高壓線路(青海—河南±800千伏特高壓直流工程)正式投運,高原綠電源源不斷遠送外省,為(wei) 實現“雙碳”目標貢獻著青海力量。
近年來,青海通過技術創新、通道建設,解決(jue) 清潔能源發展“卡脖子”難題,讓資源優(you) 勢變為(wei) 產(chan) 業(ye) 優(you) 勢,高質量發展的底色愈發鮮明。
察爾汗鹽湖,綠色的浪花拍打著白色的鹽灘,鹵水在戈壁盛夏烈日照射下結晶,在近百平方公裏的廣袤鹽田,數十艘采鹽船晝夜作業(ye) 。近年來,青海鹽湖工業(ye) 股份有限公司開展技術攻關(guan) ,鉀資源綜合回收率已經提升到75%,為(wei) 保障我國糧食安全發揮著重要作用,開發產(chan) 品20多種,實現了鹽湖資源循環利用、綠色發展。
國內(nei) 首個(ge) 萬(wan) 噸級碳纖維基地在西寧投產(chan) ,“專(zhuan) 精特新”企業(ye) 不斷湧現;超過400萬(wan) 頭(隻)犛牛、藏羊實現質量安全可追溯,全省認證綠色食品、有機農(nong) 產(chan) 品和地理標誌農(nong) 產(chan) 品達到925個(ge) ,去年農(nong) 產(chan) 品出口額同比增長54.7%;全省打造精品旅遊線路200條,旅遊人次、旅遊收入年均增長20%以上……
加快建設世界級鹽湖產(chan) 業(ye) 基地,打造國家清潔能源產(chan) 業(ye) 高地、國際生態旅遊目的地、綠色有機農(nong) 畜產(chan) 品輸出地,青海著力培育構建以“四地”為(wei) 主體(ti) 的產(chan) 業(ye) 高質量發展體(ti) 係,一批“龍頭項目”“單項冠軍(jun) ”發展壯大。
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不斷優(you) 化營商環境,2019年至2021年,青海全省累計新增減稅降費197.4億(yi) 元。共建西部陸海新通道,推進麵向南亞(ya) 的商貿通道建設,提升保稅區、跨境電商綜試區運營水平,辦好青洽會(hui) 、環湖賽、國際生態博覽會(hui) 、“一帶一路”清潔能源發展論壇等,青海不斷深化改革開放,推動高質量發展。
共建和諧家園,持續增進民生福祉
2021年6月,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青海考察時強調:“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一個(ge) 民族也不能少。”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青海42個(ge) 貧困縣全部摘帽、1622個(ge) 貧困村全部出列、53.96萬(wan) 貧困人口全部脫貧,絕對貧困和區域性整體(ti) 貧困得到曆史性解決(jue) 。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的起點。如今,青海已經在全省39個(ge) 鄉(xiang) 鎮、225個(ge) 村落啟動了鄉(xiang) 村振興(xing) 試點。
夏日的大湖北岸,遊人如織。海北藏族自治州剛察縣果洛藏貢麻村山坡上,一棟棟藏式小木屋林立,一條蜿蜒的木棧道將小木屋串聯起來。
這裏是崗日梅朵度假村,經營者是年近花甲的果洛藏貢麻村村民仁青才郎。近些年,得益於(yu) 脫貧攻堅政策,果洛藏貢麻村移民搬遷到了縣城邊,仁青才郎住進窗明幾淨的新房子,生活條件大幅改善。借著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東(dong) 風,仁青才郎放下牧鞭、開辦度假村,還帶動10餘(yu) 名本村牧民實現家門口就業(ye) 。
老有所養(yang) ,幼有所教,病有所醫,住有所居。近年來,青海堅持財政支出75%以上投入民生,用持續增加民生福祉的實際行動回答“為(wei) 了誰、依靠誰、我是誰”的重大命題,從(cong) 阡陌農(nong) 家到草原牧鄉(xiang) 、從(cong) 雪域深處到瀚海邊城,將高原大地的發展成果書(shu) 寫(xie) 在一張張笑臉上。
全省建成養(yang) 老機構和服務設施2133個(ge) ,政府購買(mai) 居家養(yang) 老服務累計惠及150萬(wan) 人次;組建46個(ge) 縣域緊密型醫共體(ti) ,將354所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納入遠程會(hui) 診覆蓋範圍;“十三五”期間完成城鎮保障性安居工程28.93萬(wan) 套……
業(ye) 興(xing) 人和。青海堅持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為(wei) 主線,創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範省,成為(wei) 首個(ge) 所有市州建成國家級示範的省份。今天的青海,各族群眾(zhong) 團結友愛、親(qin) 如一家,高原民族團結進步之花盛開。
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在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引領下,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的青海篇章正在譜寫(xie)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青海達日“援青縣長”:雪域高原生態、民生“並蒂花開”
“我的身體漸漸適應了高原環境,工作起來更順利了,生態環境也有了改善,牧民的生活也更好了。這幾年來,我最大的收獲就是明白了‘奉獻’的滋味,原來是甜的。”[詳細] -
“黃河源頭第一縣”曲麻萊生態文化旅遊節開幕
8日,“江源玉樹·天上曲麻萊”第三屆黃河源生態文化旅遊係列活動在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曲麻萊縣開幕。本次活動包含“黃河源之夜”群星演唱會,民俗競技活動,球類、田徑、棋類及殘疾人競賽活動。[詳細] -
瀾滄江源第一縣青海雜多:源頭美景迎賓客
此次活動共持續4天,瀾湄流域國家知名攝影家、留學生代表、主流媒體記者和文化界代表將赴青海玉樹藏族自治州雜多縣昂賽大峽穀及查旦濕地,親臨瀾滄江源,體驗源頭風情,用鏡頭和筆觸洞觀江源。[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