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生態

青海:走進自然上一堂生態實踐課

發布時間:2022-08-18 10:23:00來源: 青海日報

 

  8月15日,是加樣占得開展暑期實踐、進行生態巡護的最後一天。一大早天蒙蒙亮,他穿著父親(qin) 寬大的生態管護服,繼續與(yu) 父親(qin) 的隊友們(men) 一道踏上了巡護的路。

  加樣占得家住果洛藏族自治州瑪多縣紮陵湖鄉(xiang) 擦澤村,他的父親(qin) 尼瑪紮西是三江源國家公園的一名生態管護員。在最近一次巡護任務中,尼瑪紮西的隊友們(men) 帶上加樣占得一起進行生態巡護。

  尼瑪紮西所管護的區域是黃河源頭區域,包括紮陵湖、鄂陵湖等“姊妹湖”地區,平均海拔4600米以上。這裏深處三江源腹地,人跡罕至,巡護中常常要應對複雜多變的路況和天氣。

  8月8日,是加樣占得進山巡護的第一天。和管護員一起坐在巡護車上,看著一個(ge) 個(ge) 同父親(qin) 般慈愛的眼神,加樣占得一點也不感覺到害怕和慌張,甚至對接下來的巡護任務充滿了向往。“我在課本上學習(xi) 了很多生態環保知識,這次和爸爸的隊友們(men) 一起巡護,是一堂生態環保實踐課,我很期待。”加樣占得說。

  一個(ge) 星期巡護下來,加樣占得跟隨管護員們(men) ,爬高山、過草地,撿垃圾、做防火宣傳(chuan) ……經曆過草原上說來就來的風雨,也見過暴雨過後那觸手可及的彩虹。慢慢地,加樣占得體(ti) 會(hui) 到了生態管護員的艱辛和不易。

  “每天要巡護很多地方,遇到沒有路的時候,大家就徒步去查看;早晚特別冷,要穿棉衣,中午又特別熱,還特別曬;有時候雨突然落下來,大家都被淋濕了,隻能穿著濕衣服繼續走……隊伍裏我年齡最小,一路上大家都很幫助我,照顧我,讓我幹輕鬆一點的活兒(er) 。比如做飯,索南仁青叔叔就教會(hui) 了我如何切土豆。”加樣占得興(xing) 奮地說。

  “小夥(huo) 子雖然年紀不大,但巡護特別有樣,眼睛又亮,看見垃圾都是搶著撿。一路上還帶我們(men) 認識了很多動植物,教我們(men) 用漢語念這些動植物的名字,特別好。”生態管護員索南仁青說。

  一路走來遇到很多困難,但加樣占得看到其他管護員都習(xi) 以為(wei) 常,他們(men) 遊刃有餘(yu) 地解決(jue) 遇到的一個(ge) 個(ge) 問題,讓加樣占得心生敬佩。

  從(cong) 課堂到親(qin) 身實踐,加樣占得心中一個(ge) 關(guan) 於(yu) 生態保護的“小小困惑”也在這次巡護中得到解答:“課堂上的生態環保教學和人們(men) 的實際行動是有差距的,我們(men) 都學習(xi) 過保護環境,怎麽(me) 可能還有這麽(me) 多人亂(luan) 扔垃圾呢?希望每一個(ge) 人都能真正做到保護環境從(cong) 我做起,從(cong) 每一件小事做起。”

  巡護間隙,加樣占得和父親(qin) 的隊友們(men) 坐在湖邊的山坡上,拿出口袋裏的饃饃開始吃起午飯。即便饃饃幹硬難以下咽,但看著眼前波光粼粼的紮陵湖,加樣占得無比自豪:“你看,這就是我家鄉(xiang) 的湖泊,多美啊!”

  的確,瑪多縣素有“千湖之縣”的美稱,黃河上遊最大的一對淡水湖——紮陵湖和鄂陵湖就像兩(liang) 顆明珠鑲嵌於(yu) 此。紮陵湖的形狀猶如一隻頭朝西奔跑的綿羊,有“頭”有“尾”還有“兩(liang) 隻腳”,黃河從(cong) “綿羊”的“前腳”流出奔向下一個(ge) 旅程。鄂陵湖則像一頭坐著的大象,黃河從(cong) 紮陵湖流出,一路沿著“大象尾巴”流入鄂陵湖,再從(cong) “大象鼻子”噴出繼續前行。

  上午時刻,天氣有些陰沉,但紮陵湖煙波浩淼,波瀾壯闊。湖麵風平浪靜,偶爾有陽光穿過雲(yun) 層縫隙照射到水麵,星星點點的波光猶如一顆顆閃耀的珍珠,微微晃動,由近而遠,極為(wei) 壯觀。

  據三江源國家公園黃河源園區管委會(hui) 工作人員介紹,紮陵湖、鄂陵湖湖泊麵積與(yu) 2015年比較,分別增大74.6平方公裏和117.4平方公裏,黃河源頭“千湖奇觀”再現。同時,黃河源頭水源涵養(yang) 能力不斷提升,湖泊數量由原來的4077個(ge) 增加到5849個(ge) ,濕地麵積增加104平方公裏。草地綜合植被蓋度達56.3%。生物多樣性不斷豐(feng) 富,野生動物種群由原來的17目29科79種增加到21目46科106種,尤其是藏野驢、藏原羚等動物數量明顯增加。

  即將結束人生第一次巡護任務,加樣占得收獲了很多,他在心裏暗暗發誓:“保護好黃河源頭的生態環境、保護好家鄉(xiang) 的山水是我義(yi) 不容辭的責任,下次有機會(hui) 我還要再來做巡護工作。”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