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護好高原生靈草木萬水千山
拉薩市達孜區塔傑鄉(xiang) 的生態美景。記者 潘多 攝
金秋十月,雪域高原風微涼、葉絢爛、山壯麗(li) 、湖靜美,景色怡人空氣新。
近年來,在習(xi) 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科學指引下,西藏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統籌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體(ti) 化保護和係統治理,堅定不移走生態優(you) 先、綠色發展之路,著力創建國家生態文明高地,生態安全屏障日益堅實,生態環境持續保持良好,長治久安和高質量發展綠色底色和質量成色更足。
深化製度創新 領航生態文明
2019年,錯那縣勒門巴民族鄉(xiang) 勒村、隆子縣玉麥鄉(xiang) 玉麥村、瓊結縣拉玉鄉(xiang) 強吉村獲評中國美麗(li) 休閑鄉(xiang) 村;2020年10月,山南市成功創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
細數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山南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取得的顯著成績,製度體(ti) 係的確立讓山南堅持生態優(you) 先、綠色發展的道路愈加寬闊。為(wei) 推動綠色發展奮力走在全區前列,山南市構建起生態文明建設體(ti) 係的“四梁八柱”:建立市、縣區、鄉(xiang) 鎮、村居四個(ge) 層級製度,明確築牢國家生態安全屏障、優(you) 化國土空間、促進產(chan) 業(ye) 生態化與(yu) 循環化、繁榮生態文化等六大工作重點,切實做到目標明、方向清、行動快、步履堅。
山南市生態文明建設的穩步推進,是西藏堅定不移貫徹踐行習(xi) 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走生態優(you) 先、綠色發展之路的生動縮影,也是《西藏自治區國家生態文明高地建設條例》深入實施的具體(ti) 體(ti) 現。
隻有用最嚴(yan) 格製度最嚴(yan) 密法治保護生態環境,才能為(wei) 生態文明建設提供可靠保障。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西藏不斷深化對生態文明製度體(ti) 係建設的探索,進一步健全和完善環境保護製度體(ti) 係,先後頒布實施了《西藏自治區環境保護條例》《西藏自治區濕地保護條例》《西藏自治區生態環境保護監督管理辦法》《西藏自治區礦產(chan) 資源勘查開發監督管理辦法》等30多部地方性法規和政府規章,為(wei) 西藏生態文明高地建設打下堅實法治基礎。
與(yu) 此同時,西藏還編製實施《西藏自治區國家生態文明高地建設規劃(2021-2035年)》,出台《關(guan) 於(yu) 著力創建國家生態文明高地、努力做到生態文明建設走在全國前列的實施意見》,不斷健全完善創建國家生態文明高地的政策保障體(ti) 係。
生態保護的措施越發嚴(yan) 格,西藏的生態環境狀況持續保持良好:綠色,已是廣袤高原的生動底色。《2021年西藏自治區生態環境狀況公報》顯示,截至2021年年底,西藏已建立各類自然保護區47個(ge) 。西藏現有森林1491萬(wan) 公頃,森林覆蓋率12.31%,已記錄的野生植物有9600多種。
堅持綠色發展 厚植生態底色
秀水環繞、林城相彰、林水相依、林路相襯、林居相宜,這是對林芝這個(ge) 森林城市最貼切的形容。
“83.2米!科學家在西藏發現中國最高樹。”此前,在察隅縣成片高大的雲(yun) 南黃果冷杉原始森林中,科學家發現了新“樹王”。對此,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員郭柯說:“該區域之所以能夠保留如此高大完好的原始森林,得益於(yu) 優(you) 越的氣候和地形條件,以及極少的人類活動幹擾。”
西藏是我國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良好的生態環境是西藏最突出的優(you) 勢,保護好西藏的綠水青山,守護好世界上最後一方淨土,是推動西藏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對西藏生態文明建設高度重視,明確將“必須堅持生態保護第一”納入新時代黨(dang) 的治藏方略,強調“保護好青藏高原生態就是對中華民族生存和發展的最大貢獻”,要求“把青藏高原打造成為(wei) 全國乃至國際生態文明高地”,為(wei) 西藏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西藏緊緊圍繞生態文明高地建設,牢記囑托、感恩奮進,牢固樹立綠色發展、生態優(you) 先的理念,正確處理當前和長遠的關(guan) 係,決(jue) 不為(wei) 當前利益犧牲長遠利益,決(jue) 不為(wei) 經濟利益犧牲生態環保利益,真正做到立足當前,著眼長遠。
堅持把綠色發展理念貫穿到經濟發展全過程,製定優(you) 化生態保護紅線、環境質量底線、資源利用上線和生態環境準入清單,堅決(jue) 反對“三高”項目上高原,做到零引進、零審批、零落地。
生態環境保護修複持續加強。建立五級河長製、湖長製、林長製,大力開展國土綠化行動,紮實推進拉薩南北山綠化工程和“綠色圍城”、水係改造,深入實施“兩(liang) 江四河”流域造林綠化和“四旁”植樹行動,加大森林、濕地、草原和野生動物保護力度,全區森林覆蓋率不斷提高,草原綜合植被蓋度達到47%以上,地級城市空氣質量優(you) 良天數比率達到99%以上。
自然保護區建設力度不斷加大。全區現有國家級自然保護區11個(ge) 、國家級風景名勝區4個(ge) 、國家地質公園3個(ge) 、國家森林公園9個(ge) 、國家濕地公園22個(ge) ,自然保護地占全區國土麵積的38.75%,生態保護紅線麵積達到60.8萬(wan) 平方公裏、全區50.6%的區域列入最嚴(yan) 格保護範圍。
汙染防治攻堅戰深入開展。以服務國家“雙碳”戰略為(wei) 目標,零審批零引進“三高”企業(ye) 和項目,深入開展農(nong) 村人居環境整治、廁所革命,紮實開展沿江沿河村居生活垃圾汙染治理,汙染防治攻堅戰成效考核獲得全國“優(you) 秀”等級。
目前,西藏仍是世界上生態環境最好的地區之一。
激發綠色動能 提升發展水平
“我在這裏工作不僅(jin) 能照顧小孩和老人,還可以為(wei) 家鄉(xiang) 發展作貢獻。”旦增克珠是拉薩市達東(dong) 村藏家宴的廚師、達東(dong) 村五組村民。2018年,他看準時機,抓住鄉(xiang) 村旅遊發展機遇,果斷放棄外地打工的高薪待遇回鄉(xiang) 發展。
在拉薩,鄉(xiang) 村旅遊、服務業(ye) 等第三產(chan) 業(ye) 增加值已經占據經濟“半壁江山”,成為(wei) 經濟增長新引擎。
放眼全區,綠水青山,不僅(jin) 是展示生態西藏的名片,更孕育出新的發展優(you) 勢,培育出新的發展動能,讓經濟發展“高質量”和生態環境“高顏值”協同並進。
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chan) 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chan) 力。我們(men) 堅持生態建設產(chan) 業(ye) 化與(yu) 產(chan) 業(ye) 發展生態化協同發力,積極推進產(chan) 業(ye) 優(you) 化升級,打造了一批森林、草原、濕地、地質地貌旅遊區,擴大生態旅遊產(chan) 品供給。
同時,積極推進生態富民利民,落實生態綜合補償(chang) 機製,支持發展林下經濟,讓群眾(zhong) 在參與(yu) 生態建設中端上了“生態碗”、吃上了“生態飯”。
自治區黨(dang) 委書(shu) 記王君正在“中國這十年·西藏”主題新聞發布會(hui) 上表示,十年來,西藏堅持生態為(wei) 民、生態富民,建立生態補償(chang) 機製,2016年以來累計為(wei) 群眾(zhong) 提供生態崗位70餘(yu) 萬(wan) 個(ge) ,年人均補助3500元。
近年來,我們(men) 堅持生態為(wei) 民、生態富民,正確處理好保護生態和富民利民的關(guan) 係,完善重點生態功能區轉移支付機製、森林生態效益補償(chang) 機製和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機製,建立生態補償(chang) 機製,落實各類生態補償(chang) 資金近300億(yi) 元。
在日喀則市桑珠孜區東(dong) 嘎鄉(xiang) 德孔村,每到夏天,村裏林蔭密布、鬱鬱蔥蔥,塔曲河靜靜流淌、溪水潺潺。
“以前經常是大風一來,漫天沙塵,都不敢出門,更嚴(yan) 重的是,莊稼會(hui) 被沙子吞沒,村民的土地麵積越來越小。”土生土長的德孔村人紮西告訴記者,“後來我們(men) 一代又一代人堅持種樹,樹越來越多,就成了今天的樣子。”
種出來的樹給德孔村人帶來了“綠色財富”。如今,德孔村家家都從(cong) 村裏的“東(dong) 嘎林卡”中獲益,戶戶都吃上了“生態飯”,發起了“旅遊財”,老百姓腰包越來越鼓了。
“現在,村裏的人在家門口就能掙錢了。我們(men) 今後的日子肯定會(hui) 越來越好。”紮西高興(xing) 地說。
此外,西藏還大力發展高原綠色農(nong) 牧業(ye) ,無公害農(nong) 產(chan) 品、綠色食品、有機農(nong) 產(chan) 品和農(nong) 產(chan) 品地理標誌產(chan) 品總數達到1014個(ge) ,一大批生態農(nong) 牧業(ye) 特色基地陸續建成。
在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新西藏的征程上,全區上下將沿著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引的方向,鍥而不舍,接續努力,堅定不移走生態優(you) 先、綠色發展之路,切實保護好地球第三極生態,努力做到生態文明建設走在全國前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守護好中華水塔是青海義不容辭的責任
9月28日、29日,中央廣播電視總台和人民日報分別刊播木裏礦區非法采煤整治成效報道。報道刊播後,引起了各級幹部群眾的深刻思考。大家紛紛表示,要牢記“國之大者”,深刻汲取教訓。[詳細] -
守護好生態 引得“稀客”來
昌都市洛隆縣玉西鄉護林員洛鬆熱丹在玉西鄉和白達鄉交界處巡邏時,近距離拍攝到兩隻野生雪豹。“好可愛,我們是保護你們的,不要害怕,不會傷害你們。”[詳細] -
守護好高原的生靈草木萬水千山
作為青藏高原的主體,西藏境內江河縱橫、湖泊密布,被譽為“亞洲水塔”,是我國以及南亞、東南亞地區的“江河源”,亞洲乃至北半球氣候變化的“感應器”。[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