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生態

熱評丨為保護黃河立規矩、劃紅線

發布時間:2022-11-04 10:30:00來源: 央視新聞客戶端

  “黃河寧,天下平。”10月30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hui) 第三十七次會(hui) 議表決(jue) 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黃河保護法》,將於(yu) 2023年4月1日起施行。繼長江保護法後,我國江河流域保護再添標誌性立法,為(wei) 在法治軌道上推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入海口‘寬廣的河床’,如今隻剩下絲(si) 絲(si) 縷縷的細弱小溪……”這是1999年,媒體(ti) 進行“行走黃河”采訪報道時寫(xie) 下的發人深思的文字。從(cong) 1972年到1999年,28年間黃河下遊幹流斷流22年。斷流最嚴(yan) 重時,距入海口的長度達704公裏。斷流,一度讓河流生態係統瀕臨(lin) 崩潰,濕地麵積萎縮,百姓生產(chan) 生活受到影響。黃河保護治理是治國理政的大事,也是事關(guan) 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和永續發展的千秋大計。

  憂心黃河之病,著眼黃河之治。青海三江源頭保護好“中華水塔”,甘肅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ti) 化保護和修複工程,寧夏建設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山東(dong) 著力保護黃河口濕地生態環境……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我們(men) 把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上升為(wei) 國家戰略,搭建起黃河保護治理“四梁八柱”,黃河流域水沙治理取得顯著成效,生態環境持續明顯向好,發展水平不斷提升。二十多年過去,如今行走黃河的人們(men) 會(hui) 發現,黃河之變中最美的是生態,最令人充滿信心的是沿河各地求解高質量發展。

  針對長期以來困擾黃河安瀾的難點痛點,黃河保護法既有統籌兼顧的係統觀念,也有精準施策的針對性舉(ju) 措。比如,根據不同區域不同要求,有針對性地規定維持河道湖泊天然狀態、生態修複工程、防沙治沙、水土流失防治、小流域綜合治理、整溝治理、淤地壩建設、生態補水等製度措施;又如,為(wei) 了破除“九龍治水”的局麵,明確國家建立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統籌協調機製,提出建立黃河流域省際河湖長聯席會(hui) 議製度,等等。

  增強黃河保護法律製度的係統性、整體(ti) 性、協同性、時效性,堅持全流域一盤棋,為(wei) 黃河流域“重點要保護什麽(me) ”“重點要發展什麽(me) ”立下規矩、劃定紅線,才能更好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

  大河奔湧,九曲連環。黃河保護法的製定出台是黃河保護和治理的一個(ge) 新的裏程碑。法律製度能否提升治理效能、發展潛能,關(guan) 鍵還要靠強有力的執行。以黃河保護法為(wei) 契機,共同抓好大保護,協同推進大治理,一張藍圖繪到底,一茬接著一茬幹,一棒接著一棒跑,我們(men) 一定能讓母親(qin) 河成為(wei) 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