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媒看大陸:雲南昆明秀麗滇池 被譽為“高原明珠”
台灣《經濟日報》近日發表了有關(guan) 雲(yun) 南省昆明市的報道,介紹了景色優(you) 美的滇池。
報道指出,“春城”昆明氣候宜人,其著名“地標”——滇池,亦被稱作昆明湖、昆明池、滇南澤、滇海,有盤龍江等河流注入,湖麵海拔1886公尺,是雲(yun) 南省最大的淡水湖,被譽為(wei) “高原明珠”。
滇池位於(yu) 昆明壩子中央,東(dong) 起呈貢區旁,西至西山之麓,北臨(lin) 大觀公園,南入晉寧區內(nei) 。湖體(ti) 北部有橫亙(gen) 東(dong) 西的海埂,是長3.5公裏、寬300公尺的障壁沙壩,東(dong) 端與(yu) 盤龍江三角洲相連,西端伸入滇池,將湖體(ti) 分為(wei) 內(nei) 外兩(liang) 部分,有“一線平分秋色”的美稱。海埂以南稱“外海”,是滇池的主體(ti) 部分;海埂以北稱“內(nei) 海”,又名草海。
滇池屬於(yu) 長江水係,為(wei) 金沙江支流普渡河上遊湖泊。主要入湖河流為(wei) 盤龍江,主要出湖河流為(wei) 海口河(螳螂川)。四麵環山,東(dong) 有金馬山,西有碧雞山,北有蛇山,南有鶴山。這些山連綿起伏,形成了昆明壩子的天然屏障。滇池屬於(yu) 構造斷陷湖泊,周邊為(wei) 雲(yun) 南較早開發的地區之一。早在戰國時期,楚國的莊蹻征服該地,建立了滇國。
由西山遠眺滇池,群山環抱、河流縱橫、良田萬(wan) 頃,人稱“高原江南”。滇池是首批成立的全國十二個(ge) 國家級旅遊度假區之一,四周有許多名勝古跡,包括大觀樓、盤龍寺、寨山滇王墓等。
翠湖,原為(wei) 滇池的一部分,舊名“菜海子”,因湖中有地下水源源不斷湧出,又得名“九龍池”。元代疏浚海口之後,滇池水位降低,翠湖才逐漸與(yu) 滇池分離開,但還“藕斷絲(si) 連”,仍有河道經洪化橋一線與(yu) 滇池草海相通。明初向西拓城,翠湖才被圍入城中。
清康熙年間,總督範承勳與(yu) 巡撫王繼文在翠湖建來爽亭,又在島上建碧漪亭(即今湖心亭),自此翠湖成為(wei) 昆明一景。清道光年間和民國初年分別在湖中築了兩(liang) 條貫穿東(dong) 西南北、“十”字交叉的堤,此後翠湖逐漸成為(wei) 著名遊覽區。
晉寧南滇池濕地公園,處在中國西部最大的候鳥遷徙通道上,濕地生態係統保存較完整,具有改善和淨化滇池入湖水質、生物多樣性保育等特殊而重要的生態功能,是滇池濕地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滇池水生態安全維持和生物多樣性保育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有著極高的保護價(jia) 值和科學研究價(jia) 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中國科學家完成雲南蝴蝶名錄:收錄1300種蝴蝶
記者8日從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獲悉,該所研究團隊完成一份雲南蝴蝶名錄,共收錄6科356屬1300種雲南蝴蝶。結果顯示,雲南蝴蝶的屬種數分別約占中國蝴蝶屬種總數的79.8%和58.6%。[詳細] -
越冬黑頸鶴陸續飛抵 雲南大山包自然保護區
雲南大山包黑頸鶴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護局最新監測發現,越冬黑頸鶴近日陸續飛抵該保護區大海子濕地,截至11月1日已達百餘隻,這意味著該保護區已開啟新的黑頸鶴越冬季。 [詳細] -
雲南大山包迎來黑頸鶴
雲南大山包黑頸鶴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護局最新監測發現,越冬黑頸鶴近日陸續飛抵該保護區大海子濕地,截至11月1日已達百餘隻,這意味著該保護區已開啟新的黑頸鶴越冬季。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