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生態

以二十大精神引領生物多樣性保護

發布時間:2022-11-15 10:58:00來源: 青海日報

  青海省擁有全球海拔最高林草濕沙冰生態係統和豐(feng) 富的野生動植物資源,是高原生物多樣性集中區和高寒生物種質資源庫。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我們(men) 認真學習(xi) 踐行習(xi) 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全麵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決(jue) 策部署,以國家公園示範省建設為(wei) 引領,科學、依法、係統、精準推進生物多樣性保護取得了顯著成效。

  完善政策法規體(ti) 係,築牢生物多樣性保護基礎。嚴(yan) 格貫徹執行省委省政府關(guan) 於(yu) 進一步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的實施意見,深入實施濕地保護、國土綠化條例,森林法、草原法實施辦法,野生動物造成人身財產(chan) 損失補償(chang) 辦法,製定青海重點保護野生動物、野生植物兩(liang) 個(ge) 名錄,編製林草“十四五”規劃、黃河流域林草生態保護與(yu) 建設規劃、打造生態文明新高地林草行動方案等係列規劃和方案,從(cong) 生態係統保護修複、野生動植物保護、生物安全方麵築牢保護之基,拓寬發展之路。

  建立自然保護地體(ti) 係,優(you) 化生物多樣性保護空間。在全國率先建立以國家公園為(wei) 主體(ti) 、自然保護區為(wei) 基礎、各類自然公園為(wei) 補充的新型自然保護地體(ti) 係,將全省8類109處自然保護地整合優(you) 化為(wei) 79處,比整合前增加3.41萬(wan) 平方公裏,將全省85%的野生動物棲息地、64%的濕地、約42.6%的天然草原、30.7%的森林納入自然保護地保護管理,藏羚羊由不足3萬(wan) 隻恢複到7萬(wan) 多隻,普氏原羚從(cong) 300多隻恢複到近3000隻,雪豹增加到1200多隻,青海湖鳥類由189種增加到223種,隆寶自然保護區黑頸鶴由22隻增加到180多隻。

  健全遷徙地保護體(ti) 係,打造生物多樣性保護高地。實施野生動植物遷地保護、瀕危物種拯救工程,建立了以青藏高原野生動物園、4個(ge) 野生動物救護繁育中心,西寧植物園、114個(ge) 國有林場為(wei) 依托的野生動植物遷地保護體(ti) 係,實現就地保護與(yu) 遷地保護有效互補。同時,加強野生動物研究,雪豹、禿鷲人工繁育,野外放歸國內(nei) 領先。加大林草種質研究推廣,保存各類林草種質資源一萬(wan) 餘(yu) 份,丁香、雲(yun) 杉人工馴化等取得重大突破。青海成為(wei) 野生動物特別是候鳥重要遷徙地。

  強化一體(ti) 化保護體(ti) 係,夯實生物多樣性保護本底。統籌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體(ti) 化保護和係統治理,實施三江源、祁連山、青海湖流域生態保護建設等重大生態工程,開展國土綠化提速和鞏固提升兩(liang) 個(ge) 三年行動,荒漠化土地、沙化土地實現“雙縮減”,濕地麵積穩居全國首位,地表水出境水量超900億(yi) 立方米,全省森林覆蓋率、草原綜合植被蓋度分別提高到7.5%、57.8%,全省生態係統多樣性、穩定性、持續性不斷提升。

  築牢生物安全管理體(ti) 係,增強生物多樣性治理能力。全麵推行林(草)長製,建立省、市、縣、鄉(xiang) 、村五級林(草)長組織體(ti) 係和林草資源網格化管理新機製。強化生態監測調查,建立青海湖濕地等6個(ge) 生態定位觀測站,建成“三江源、祁連山國家公園天空地一體(ti) 化”監測網絡,開展雪豹等旗艦物種的調查和科研,對生物多樣性實現動態監測、有效管理。持續加強森林草原防火、林草有害生物防治、野生動物疫源疫病防控,全省連續35年未發生重大森林草原火災和林草生物災害。建立青海省野生動植物資源保護聯席會(hui) 議製度,深入開展“清風”等專(zhuan) 項行動,嚴(yan) 厲打擊破壞林草資源違法犯罪行為(wei) ,維護了林草生態、資源和生物安全。

  發展林草特色產(chan) 業(ye) 體(ti) 係,釋放生物多樣性保護紅利。在保護生物多樣性的同時,科學合理利用生態、生物資源,因地製宜發展特色經濟林等特色生態產(chan) 業(ye) ,建成全國最大的有機枸杞生產(chan) 基地,西部地區重要的當歸、黃芪生產(chan) 地,打造82處森林公園等生態旅遊基地,2021年全省林草產(chan) 業(ye) 產(chan) 值達到394億(yi) 元,帶動79萬(wan) 名農(nong) 牧民人均增收2530元。全省設置森林、草原、濕地生態管護公益崗位14.51萬(wan) 個(ge) ,年均直補群眾(zhong) 森林等各類生態補償(chang) 資金10億(yi) 元以上,促進了農(nong) 牧民增收致富和經濟發展。

  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提出:“提升生態係統多樣性、穩定性、持續性。以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生態保護紅線、自然保護地等為(wei) 重點,加快實施重要生態係統保護和修複重大工程。推進以國家公園為(wei) 主體(ti) 的自然保護地體(ti) 係建設。”下一步,我們(men) 將全麵貫徹落實黨(dang) 的二十大、省第十四次黨(dang) 代會(hui) 精神,一體(ti) 推進生態係統、物種多樣、遺傳(chuan) 多樣和景觀多樣保護,努力為(wei) 建設生態友好的現代化新青海,打造生態文明高地作出更大貢獻。

  全麵推進生態係統保護治理。實施重要生態係統保護修複重大工程,繼續推進三江源、祁連山生態保護和修複、黃土高原水土流失綜合治理、橫斷山區水源涵養(yang) 與(yu) 生物多樣性保護,開展國土科學綠化三年行動計劃、防沙治沙三年行動計劃、黑土型退化草原治理五年行動計劃,加大天然林保護、“三北”防護林體(ti) 係、濕地保護修複力度,全麵推進草原、森林、濕地休養(yang) 生息,加快恢複、提升物種棲息地生態功能。

  全麵強化生物多樣性保護基礎。實施生物多樣性保護重大工程,規劃開展青海林草生物多樣性保護五年行動計劃,繼續整合優(you) 化以國家公園、自然保護區為(wei) 主的生物多樣性保護優(you) 先區,嚴(yan) 格保護野生動植物棲息地。進一步完善遷地保護和救護體(ti) 係,加大動物園、野生動物收容救護中心建設力度,加快建設青藏高原林草種質資源庫,爭(zheng) 取建立青藏高原國家植物園。進一步健全完善生物廊道,暢通物種遷徙和基因交流。

  全麵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監管。進一步加強科研監測,開展珍稀瀕危物種種群動態監測和棲息地調查評估,建立重要物種棲息地檔案,優(you) 化生物多樣性觀測站點和觀測樣區布局,建立木裏國家生態定位觀測站。持續加強森林草原防火工作,科學防控鬆材線蟲病等外來物種入侵、本土生物災害和野生生物疫源疫病。嚴(yan) 格林、草、濕地征占用和野生動植物及其製品繁育利用審批監管,嚴(yan) 厲打擊破壞生態環境違法犯罪行為(wei) ,有序推進野生動植物人工繁育和培育種植,構建多樣化生態產(chan) 品體(ti) 係。

  全麵提升生物多樣性基礎保障。繼續深化林(草)長製,建立健全生物多樣性保護協調機製,強化與(yu) 甘肅、四川等省的保護協作,建立生態資源和生物多樣性大保護格局。進一步完善生態保護補償(chang) 、生態環境損害賠償(chang) 、生物多樣性損害鑒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等製度,全麵推行野生動物造成人身財產(chan) 損失保險賠償(chang) 機製。積極推動建立市場化、社會(hui) 化投融資機製,支持市場主體(ti) 、國際組織參與(yu) 青海省生物多樣性保護行動計劃。

  (作者為(wei) 青海省林業(ye) 和草原局黨(dang) 組書(shu) 記、局長)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