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生態

“冠名”國家公園 風景這邊獨好

發布時間:2023-01-04 11:18:00來源: 青海日報

  黨(dang) 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建立以國家公園為(wei) 主體(ti) 的自然保護地體(ti) 係”;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提出“推進以國家公園為(wei) 主體(ti) 的自然保護地體(ti) 係建設”。

  盡管是短短五年時間,卻讓青海以國家公園之名贏得了全國乃至世界的廣泛關(guan) 注,從(cong) 全國第一個(ge) 國家公園體(ti) 製試點省份成為(wei) 中國首批國家公園設立省份之一,從(cong) 首個(ge) 建立以國家公園為(wei) 主體(ti) 的自然保護地體(ti) 係示範省成為(wei) 目前國家公園最多的省份,國家公園為(wei) 青海生態添彩、為(wei) 發展賦能,成為(wei) 大美青海的亮麗(li) 名片、響亮招牌。

  青海地處地球第三極,這裏海拔多極、地貌多態、景觀多重、生物多樣,是三江之源、“中華水塔”,是世界高海拔地區生物多樣性最集中的地區,國家生態安全“兩(liang) 屏三帶”戰略格局的重要組成部分,生態安全地位、國土安全地位、資源能源安全地位顯得更加重要。在堅定不移打造生態文明高地的當下,推進國家公園示範省建設是曆史必經,也將為(wei) 高質量發展創造更多可能。

  因勢而謀、應勢而動、順勢而為(wei) 。牢記保護好青海生態環境是“國之大者”,深入踐行習(xi) 近平生態文明思想,青海堅決(jue) 扛起築牢國家生態安全屏障的政治責任,以切實保護好地球第三極生態為(wei) 己任,全力推進青海以國家公園為(wei) 主體(ti) 的自然保護地體(ti) 係示範省建設實現新突破、取得新成效,堅定不移做 “中華水塔”守護人。

  中國唯一的國家公園示範省

  建立以國家公園為(wei) 主體(ti) 的自然保護地體(ti) 係,是習(xi) 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重要內(nei) 容,是生態文明製度體(ti) 係建設的重大創新。2019年6月,青海在全國率先啟動建立以國家公園為(wei) 主體(ti) 的自然保護地體(ti) 係示範省;2020年3月,青海省政府、國家林草局出台印發《青海建立以國家公園為(wei) 主體(ti) 的自然保護地體(ti) 係示範省建設三年行動計劃(2020—2022年)》,將按照“三步走”戰略目標,建設國家公園省,傳(chuan) 遞大美青海情。

  在當時,青海正在穩步推進三江源國家公園體(ti) 製試點和祁連山國家公園體(ti) 製試點,不僅(jin) 是中國第一個(ge) 國家公園體(ti) 製試點省份,還是全國首個(ge) “雙國家公園”體(ti) 製試點省份,率先建設國家公園示範省有基礎也有優(you) 勢。但對於(yu) 當時的青海,作為(wei) 首個(ge) 國家公園示範省,無路徑可循也無模式可鑒,敢於(yu) “吃螃蟹”又要善於(yu) 探索可複製可推廣經驗,要在無中創有、有中爭(zheng) 優(you) 。

  同時間賽跑,歲月總會(hui) 標注下不凡的注腳。自國家公園示範省建設啟動以來,全省上下堅持謀深謀細謀實,強化頂層設計,精準規劃定位,建立規章體(ti) 係,製定標準規範,編製完成了《青海以國家公園為(wei) 主體(ti) 的自然保護地體(ti) 係示範省建設實施方案》,確定了8個(ge) 方麵49項重點任務;啟動編製《青海以國家公園為(wei) 主體(ti) 的自然保護地體(ti) 係示範省建設總體(ti) 規劃》《青海省自然保護地發展總體(ti) 規劃》,修訂完善《三江源國家公園總體(ti) 規劃》《祁連山國家公園總體(ti) 規劃》等,陸續開展其它各類保護地規劃編製;開展10個(ge) 標準製度辦法研究,建立健全自然保護地建設和管理規範標準體(ti) 係。

  在此基礎上,堅持深化改革、推陳出新,建立了權責邊界清晰、所有權和監管權分離、地方政府和管理部門相向而行、良性互動、有效融合的新型保護地管理體(ti) 製和運行機製。建立係統完善的資源環境綜合行政執法製度體(ti) 係,成立高效有力的自然保護地綜合執法管理機構和執法隊伍;推進自然保護地自然資源確權登記,清晰界定區域內(nei) 各類自然資源資產(chan) 的主體(ti) ,劃清各類自然資源所有權、使用權的邊界。且積極開展生態產(chan) 品價(jia) 值核算和認證機製研究,構建與(yu) 生態產(chan) 品價(jia) 值實現相適應的製度政策體(ti) 係。

  而且,青海省在全國率先開展自然保護地整合優(you) 化,全省109處各級各類自然保護地整合優(you) 化到79處,總麵積達26.52萬(wan) 平方公裏,占國土麵積的38.08%,較整合優(you) 化前提升3.85%。其中國家公園占自然保護地麵積的77.17%,以國家公園為(wei) 主體(ti) 的新型自然保護地體(ti) 係基本成型。

  從(cong) 謀劃、啟動國家公園示範省到以時間為(wei) 節點的三年行動計劃,青海深入踐行習(xi) 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牢牢把握“三個(ge) 最大”省情定位和“三個(ge) 更加重要”戰略地位,舉(ju) 全省之力、集各方智慧,積極探索、勇於(yu) 實踐,全力推進國家公園示範省建設取得實效,以務實行動不斷豐(feng) 富拓展青海生態的內(nei) 涵和外延。

  全國國家公園最多的省份

  青海最大的價(jia) 值在生態,最大的責任在生態,最大的潛力也在生態。重要的生態地位賦予青海兒(er) 女艱巨的生態責任,革新理念、大膽創新,早在2015年,青海開啟了國家公園的探索之路。

  三江源是我國第一個(ge) 國家公園體(ti) 製試點,也是首批正式設立的國家公園之一,是我國海拔最高、麵積最大的國家公園。自三江源國家公園體(ti) 製試點啟動以來,在一係列創新探索中,三江源經曆了從(cong) 無到有、有中創優(you) 的“蝶變”,打破了“九龍治水”和執法監管“碎片化”,理順人與(yu) 自然辯證統一關(guan) 係,長江、黃河、瀾滄江源頭實現整體(ti) 保護、係統修複、綜合治理,生態安全屏障持續築牢。如今,隨著三江源國家公園設立,區劃麵積由12.31萬(wan) 平方公裏增加到19.07萬(wan) 平方公裏。

  從(cong) 三江源到祁連山,作為(wei) 中國西部生態安全屏障、我國極其重要的冰川和水源涵養(yang) 生態功能區,目前祁連山國家公園體(ti) 製試點通過國家評估,設園工作有序推進。作為(wei) 試點省份之一,幾年來,青海高標準高質量推動各項任務,以“十好”國家公園為(wei) 目標,建立了一套規範統一的管理機構,推行綜合執法工作模式,40個(ge) 標準化管護站全部建設完成,著力打造青海片區“生態保護高地、生態科研高地、生態文化高地”。 放眼今日祁連山,山上蒼鬆挺拔,監測到荒漠貓、雪豹、兔猻等分別同框的珍貴畫麵,山下群眾(zhong) 安居樂(le) 業(ye) ,立足生態優(you) 先,生態產(chan) 業(ye) 多元發展。

  青海湖不同於(yu) 三江源和祁連山,獨特的自然資源造就了獨特的生態功能,形成了特有的“草一河一湖一魚一鳥”共生生態鏈,極具代表性。2022年上半年,國家公園管理局批複同意開展青海湖國家公園創建工作,標誌著青海湖國家公園創建進入實施階段,一個(ge) 生態友好、綠色發展、文明和諧、人民幸福的國家公園指日可待,青海湖國家公園創建工作已全麵展開。昆侖(lun) 山國家公園(青海片區)前期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效,具有青海特色的國家公園群將更具規模。而且,目前昆侖(lun) 山國家公園(青海片區)評估區綜合科考完成,青海湖國家公園科學考察外業(ye) 工作正在進行中,昆侖(lun) 山、青海湖國家公園範圍及分區劃定工作正同步推進。

  2019年8月,第一屆國家公園論壇在省會(hui) 西寧成功舉(ju) 辦,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發來賀信,論壇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重要賀信為(wei) 根本遵循發布 “西寧共識”,為(wei) 建立以國家公園為(wei) 主體(ti) 的自然保護地體(ti) 係提供了思想指引和行動指南。

  今天的青海,突出國家公園建設,在創新體(ti) 製機製、健全政策製度體(ti) 係、保護生態環境、保障改善民生等重要領域和關(guan) 鍵環節取得重要成果,確立了依法、綠色、全民、智慧等9大國家公園理念,形成了規劃、政策、製度、標準等15個(ge) 管理體(ti) 係,積累了建設國家公園的寶貴經驗,成為(wei) 全國唯一的三個(ge) 國家公園在建省。值得一提的是,如今,國家公園是青海的責任更是榮耀,傾(qing) 注著全省上下的艱辛努力,保護好三江源,守護好“中華水塔”,確保“一江清水向東(dong) 流”已成為(wei) 全省人民的一致共識和自覺行動。

  建設青藏高原國家公園群正當其時

  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是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的內(nei) 在要求。必須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站在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度謀劃發展。

  而今再反觀,國家公園在一定程度上成就著青海。生態於(yu) 青海,已經從(cong) 保護本身延伸至高質量發展、民生福祉改善等領域,生態環保理念深根於(yu) 人們(men) 內(nei) 心深處時,也在引導生產(chan) 方式、生活方式向綠色、低碳、可持續轉型。

  青海在三江源國家公園創新實施的“一戶一崗”公益崗位成為(wei) 兼顧生態保護與(yu) 民生發展相統一的“樣本”,目前國家公園內(nei) 持證上崗生態管護員達1.72萬(wan) 名,每月固定的工資收入可使每個(ge) 家庭年收入增加超過2萬(wan) 元。同時,加快發展瀾滄江源園區昂賽雪豹觀察自然體(ti) 驗等特許經營項目,充分尋求生物多樣性保護與(yu) 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契合點,讓眾(zhong) 多牧民端上“生態碗”,吃上“生態飯”,國家公園紅利正在釋放,生態、生產(chan) 、生活“三生”實現共贏。

  在祁連山國家公園體(ti) 製試點期間,青海省在全國首創了“村兩(liang) 委+”社區共建共享模式,構建規劃標準、科研監測、社會(hui) 參與(yu) 、保護管理、自然教育、基礎保障、信息化管控、誌願服務、宣教培訓九大支撐體(ti) 係的工作格局,自然教育已成為(wei) 祁連山國家公園建設的品牌項目。

  同時,積極推動實現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引導當地群眾(zhong) 參與(yu) 共建,完善生態管護公益崗位政策,普及設置生態管護公益崗位,推進各類保護區內(nei) 群眾(zhong) 轉產(chan) 轉業(ye) ,共享生態紅利,目前全省共設置草原、森林、濕地生態保護公益崗位超過14萬(wan) 個(ge) 。而且生態富民產(chan) 業(ye) 也得到了長足發展,特色經濟林、生態旅遊、種草繁育、中藏藥材、林下種養(yang) 等特色產(chan) 業(ye) 不斷釋放紅利,促進經濟發展的同時帶動廣大農(nong) 牧民群眾(zhong) 增收致富,生態保護、環境美好、群眾(zhong) 增收、區域發展共生共贏。

  從(cong) 推動中國首個(ge) 國家公園體(ti) 製試點到建設中國麵積最大的國家公園,從(cong) 啟動建立以國家公園為(wei) 主體(ti) 的自然保護地體(ti) 係示範省到向著青藏高原國家公園群邁進,青海正以生態立、借生態進、憑生態興(xing) 。展望未來,我省將全力推進以國家公園為(wei) 主體(ti) 的自然保護地體(ti) 係示範省建設實現新突破、取得新成效,進一步提升生態係統多樣性、穩定性、持續性,繼續當好“排頭兵”、種好“試驗田”,為(wei) 全國提供“青海方案”、貢獻“青海智慧”,堅定不移打造生態文明高地。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